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纸秘闻
贾树枚
  贾树枚

  宣纸被尊为“纸中之王”。文化大家郭沫若曾为之题词曰:“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此言不谬,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不蠹不腐,历代文书典籍、佛道经文、书画珍品大多赖宣纸以传千古。

  宣纸唐初问世,集散地多在宣州(今宣城),故名宣纸。后来,因市场需求量大,仿冒者层出不穷。但真品极品价格昂贵,诗人王令曾在诗中说:“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宣纸中质地最优者为宋末元初安徽泾县曹氏所创,为防外人仿冒,世守其秘,不轻授人。多年前看到报纸报道,有日本人乘中方疏忽,窃得工艺流程,致使机密外泄,看后令人扼腕叹息。

  日前有缘见到安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王云龙先生,问及此事,王会长说,确有此事,日本人不但窃走机密工艺,而且高薪从中国聘去十名工匠,进行有组织的仿冒。善于仿冒的日本人费尽心机,造出了日本产的宣纸,但质量远不及中国的正宗宣纸,而且成本比中国的还高出许多。无可奈何,日本人只好选择了放弃。

  这里可有什么奥秘?

  日前,笔者随上海中国书法院诸位朋友到安徽宣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和宣纸生产线参观考察之后,才对其中的奥秘窥得一二。

  据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先生介绍,泾县是全国最大的宣纸生产基地,有国有、民营宣纸企业几十家,中国宣纸股份是其中的龙头,有员工1000多人,年产值2亿多元,产品行销海内外。其产品质量所以能出类拔萃,单以原料论,就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它的原料包括当地特有的青檀树树皮(约占百分之七八十)、沙溪生产的高秆稻草(约占百分之二三十)和从猕猴桃树枝中提取的胶质。正宗宣纸只有用这些原料,再用泾县的乌溪水,经过3年、108道工序才能做得出来,没有这些条件,即使用相同的工艺,也生产不出同样质量的宣纸。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只见高高的山坡上整齐地铺满了一方一方的稻草和青檀树皮,已被晒得洁白如雪,据介绍,稻草要在山坡上风吹雨打晒8个月,青檀树皮晒10个月才能使用。

  在宣纸博物馆里,有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熟宣纸,七彩斑斓,撒以金丝银屑,犹如刚出厂的锦缎。历代书画名家在宣纸上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一笔一画,层次丰富,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纤毫毕现,栩栩如生。许多书画大师,对宣纸也极为珍惜。李可染先生说:“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国画。”解放初,齐白石曾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反映绘画买不到上乘的宣纸,周总理亲自批示,从部队调来得力干部,加强领导,使生产宣纸的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发扬。

  在生产车间,可以看到细心的女工正在一根一根挑拣制浆的青檀树皮和高秆稻草,不放过一粒杂质;身强力壮的职工操作着大木槌把树皮、稻草敲打成一片片料饼;踩浆工用脚把纸浆踩成烂泥形状;捞纸工用竹帘从乳白的浆液中捞起一张湿漉漉的宣纸。捞纸大师周东红就是凭着一手绝活,三十年未出一张废品、次品,被授予“大国工匠”的称号。烘纸工把捞出的纸贴在特制的烘墙上,烘墙的夹层用木柴燃烧加温,使墙面保持65摄氏度的恒温。烘干后再经过压平压紧,然后把一张张成品纸揭下来,切边包装。

  把一张宣纸从含纸浆的水槽中捞出来是一道关键的工艺,特别是大尺寸的宣纸,几乎有上百平方米,38个工人在一声号令下,托起竹帘,捞出一张水淋淋的湿纸,然后登上五六米高的竹梯,把湿纸贴到烘干墙上,场面极为壮观。这样一张纸,仅成本就要13000多元。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繁荣造纸产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辟有专用高秆水稻和青檀树林生产基地,加强水源保护,保持乌溪水水质。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宣纸这一国之瑰宝的保护和支持。党的十九大,宣城市有两位代表,一位是市委书记,另一位就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胡文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每逢外出倍思枕
年终盘点“文明账”
宣纸秘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庆冬节 剪纸
一句宁波老话
我与粿的故事
未来型建筑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宣纸秘闻 2017-12-23 2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