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雅集中,欣赏古琴名家抚琴,琴是好琴,弹得也好。只是琴桌上放着的一只香炉十分不凑趣。那是一只粗糙的清代石香炉,本该放在街角供奉土地菩萨之类的,而不应该摆放在琴桌上。弹琴时置于琴桌上的香炉,叫琴炉,一般只有鸡蛋大小,材质不论铜、瓷、玉,造型都要文气,做工都要精雅。
说起香炉,我们容易想起庙里的大铜香炉,不过这仅是中国传统香炉大家族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中,香炉更多是用于生活,改善嗅觉环境,营造美好心境。今天,也有很多人开始喜欢在家熏香,许多公共场合也注重香氛。不过,大多是买瓶香精,滴在加热器上;或者买管线香,随便搞个可以插香的玩意儿应付一下就行。人们对香炉的形象记忆,还是较多局限于烧香拜佛的那种炉。
中国古人玩的香炉复杂而有趣得多。仅仅古诗词中提到过的许多香炉,如果不解释,你恐怕会误会。
五代和凝《宫词》所谓“香鸭烟轻爇水沉”,此“香鸭”不是喷喷香的烤鸭,而是鸭形的香熏(图4)。所谓香熏,就是带镂空盖的香炉。
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中的“金兽”,也不是金色的动物,而是一种瑞兽形的铜鎏金香熏。它的模样类似于宋影青瓷狻猊香熏(图2)和沈阳新民辽滨塔地宫出土的辽代狻猊铜香熏(图7)。
香炉的历史到底发端于何时,至今尚无确论。从中国的出土文物看,战国时期就有青铜和陶的香熏。最美也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图8)。还有西汉未央宫的金黄涂竹节香熏(图1)非常特别,像是一座落地台灯。可以想见当年在皇宫,香烟缭绕中,其华丽而神秘的样子。不过现在你也可以买一件仿制的放到你家里,云遮雾罩一番。
还有一种容易被认错的香炉,那就是行炉(图6)。曾经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杯子或者烛台。行炉源于唐宋宫廷中盛行的行香仪式。在法会中,皇上乘辇,并由侍从手执香炉,围着道场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去陕西法门寺地宫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这种执炉(也称鹊尾炉、手炉),日本的一些寺庙还藏着从唐宋传世至今的执炉(图5)。这种带柄的香炉,至今我们在西方一些教堂的仪式中还能见到,不过往往是提杆前段用链子吊着一个熏炉,边走边晃,令香气弥漫。这又叫提炉。
被误认为是杯子的行炉没有手柄,宗教仪式感不那么强,但也因此多了些文气。瓷质的比较多,从名贵的宋代各大名窑到普通民窑都有,古玩市场上也常见,民窑的不甚贵。有人把这种古代的行炉用于现在品香活动中,也非常合适。因为香席中,要把熏着沉香的品香炉传递给参与品鉴,行炉的造型正好方便执握传递。
香炉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宣德炉。从明朝开始,宣德炉几乎已成为香炉的大众品牌,不管是不是宣德年宫廷设计制作的铜香炉。一概在底部铸就或錾刻“大明宣德年制”字样。记得小时候,我祖母有一只宣德炉,我当宝似的。有一次她说要卖掉,我心中暗暗着急,又不敢说。后来文物收购处的人劝她不要卖,我心中窃喜。虽然我现在知道这只炉不过是晚清仿制的大路货,不值钱,但我还是喜欢它。
宣德炉有许多款式,如今我们常见的铜香炉,大多脱胎于此。其款式有蚰龙耳炉、冲天耳炉(图3)、桥耳炉、狮头炉、象耳炉、天鸡耳炉、素圆炉、索耳炉、竹节炉、桔囊炉等。
宣德炉是明宣德帝亲自参与设计的香炉系列,是中国史上第一次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它以多次提炼的精铜,熔入或金、或银以及锡、锌等十余种矿物形成合金,采用失蜡法铸造而成。文雅的设计风格和精密铸造法,在审美和工艺上都具有突破性。流畅简洁的造型,细腻圆润的手感,精光内蕴的视觉效果,堪比当今流行的极简主义设计。
海外有不少中国古香炉传世,近年也回流了许多。在欧美流传的中国古铜香炉,往往被老外擦得金光铮亮。殊不知,古香炉表面那层幽暗的色泽(和锈不同),是古代匠人精心烧制上去的。一些玩炉的文人也各有烧炉的心得。这种失传的方法,经王世襄先生的著作传播,现在又有一些人开始玩了。玩炉族还会在网上论坛交流各自烧炉的经验教训。
许多人去日本淘中国古代香炉,结果淘回来日本香炉。日本香炉源自中国香炉,确有些相像,但相对来说比较俗,做工较粗,各种浮雕装饰较夸张,线条造型也比较硬。但我很喜欢日本工匠制作的香炉银盖,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也有文艺范儿。古朴中国的古陶瓷香炉,配上精致的日本的银炉盖,真是相得益彰。
如果想玩日本香炉,我推荐那种动物造型。这是他们的特长。我见过一种雀梅造型的熏炉(图 9),可以悬挂在室内梁柱上,燃香时烟从中飘出,颇有逸趣。类似日本熏炉可以通过一些网上拍卖去淘,一般不贵,但也不是什么古董收藏品,拿来实用却很特别,有雅趣。
高级别的古董熏炉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隔着博物馆玻璃橱看看。一些文物等级较低的古代熏炉,虽然可以在古玩市场以及拍卖会上觅到,但也要你懂得鉴别。对大多数人来说,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现在新制作的熏炉也颇有些可圈可点的,只要你善于鉴别雅俗美丑。
已故的中华香文化研究者刘良佑设计制作过一系列品香炉,造型简洁自然,气息古雅文气,如今在玩香族中,已是千金难觅。
前几年,苏州陈巧生仿制的宣德炉炙手可热,价钱也贵得烫手。现在,市面上价廉物美的新制仿古铜香炉渐渐多了起来,可选择范围就大了。
陶瓷香炉做得好的好像更多。在店铺里、网上,时常见到一些品位不错的陶瓷香炉,景德镇瓷、龙泉瓷和德化瓷的都有。不一定要追求大师名品,现在有些年轻人做得真不俗。
还有设计师用铁艺做各种山形的香熏,烟雾缭绕时,如对仙境。
要把香炉的事分门别类都讲清楚,得写一本厚厚的书了。我们一般只需要了解传统香炉有三大类别:一、宫廷典礼;二、宗教法器;三、日常家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了解最后那种就可以了。中国文人焚香伴读的炉式最适合当今人们生活。不要傻乎乎地把庙堂“重器”搬到家里玩。
再说,就像艺术创作一样,法无定法,炉也无定式。我见到有位昆剧演员拿一小片清朝的玉雕藕片来插香,美极了。有位奇石玩家把一块小玲珑石当香熏,像是把豫园“玉玲珑”缩微挪移了。
不可同日而语的是,我自己有一次找不到香炉,急中生智,拿起桌子上的一枚花生,把壳捏开一个小口,把香插了上去, “瞧,这枚花生不也就是香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