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年强,则国强
学好语文 写好作文 做好规划:少年们,看过来
英格力
  ◆ 英格力

  写好作文是很多人感到为难的事。在当下“大语文”教育趋势下,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学生考取理想分数的重要环节之一,更在职场中广泛应用,一份好的计划书和会议陈述,绝对为你的职场形象加分。准确的字词,清晰的逻辑,恰当的行文……找到好的方法,深入理解汉字的含义,本刊推荐几本相关书籍,希望助力大家在开学季,在假日里,有好的规划、新的开端。

  《冯骥才语文课》:作品入选近百种教材

  冯骥才创作了大量精短文章和小说,内容精彩,通俗耐读,让人眼前一亮。其中大多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向读者传递了无数的正能量,特别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学习。

  近年来,中小学课本多次改版,冯骥才的作品依然活跃在教科书中,这些作品也是中小学语文考试试卷的“常客”。冯骥才的作品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说理深刻,生动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喜爱,是中小学生阅读的佳作,也是提升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范本。

  冯骥才是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我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有《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著名评论家、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认为:“冯骥才各方面的修养,不管是中外还是古今,都有很深的积累。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有定力的作家,也有自己的艺术观点,所以能显示出来他在文艺上的创造力。”

  冯骥才的作品曾入选了30余版、近百种语文教材,这本《冯骥才语文课》编选了冯骥才近二十多年被选入课文的文章。典范文字,全彩插图,是寓教于乐的作文课。

  文章与课文

  冯骥才

  江行大地千里,不免自问源头。

  一个问题曾跑到我脑袋里来,我的语文知识——从识字、认句,到知道许多古往今来的一些好诗句、好文章,是从哪里来的?追根究源去想,终于明白,最初还是从语文课来的,从语文课堂、语文老师那里得来的。尽管后来渐渐长大,读书愈来愈多,根基却来自语文课。如果幼时没上过语文课,从哪能得来这些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语文知识,还有那么多文字的精华与文学的经典?直到现在还记得全班同学捧着书本、随着老师齐声诵读骆宾王《咏鹅》的情景;还有《疑人偷斧》《孔融让梨》《卖火柴的小女孩》《黄鹤楼》与《小石潭记》等等,有的至今还能背诵。尽管这些几十年前学习的文章大多不在今天的课本里了,但是所学的语文知识,以及许多精深的思想和优美的情操,却深深留在我们幼时纯洁的心灵里。在我们远远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有了这样“心灵的标准”。语文课真是太重要了。

  为此,我为自己的一些文章和小说被选入教材感到光荣,也有些担心。担心写得不够充分、完美和精准。我当时写这些文章时没想到会被选入课本,但是一旦成为教材性质就不同了。课文往往还有育人的意义和范文的性质。

  在我人生的记忆里,语文老师都是极其严格的,一句一字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许多文字和语言的毛病是中小学的老师给校正的。如果我这些文章中还有什么欠缺与不足,就请老师们授课时修正与补充吧。

  于是此刻,我忽然对自己的写作生出一种更严更高的标准——这也是语文课对我的要求吧。

  《谈作文》:散文大家的写作课

  《谈作文》(精装本)是散文大家王鼎钧为给青少年写作者而著的心血之作,不只是顶好的作文书,读过它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写作这么简单。

  笔触始于文章写作,智识洞彻人生百味。王鼎钧仿佛深谙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术,他的散文,挽寓言,恋诗体,兜揽断章孤句,又混杂小说、戏剧、诗歌的血统,“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样的“法无定法”,在大陆出版的众多散文集中,称得上是上佳之作。

  王鼎钧也是文学界的大魔法师。他的散文具有非凡的透视魔力,打通读者记忆中的结节,从一道缝隙窥见天空的美丽与广大。他的文字,娓娓道来,种种对于生活的描绘与想象,使人置身其中,深度记忆闪跃而现。

  著名作家韩少功说,上世纪90年代,我所接触的文人圈子中,王鼎钧的散文是个令众多文人津津乐道的东西。如果今天王鼎钧先生到场,我一定会将家中收藏的王鼎钧的书拿来给他签名,还要和他合影。如若让我挑十本书,其中一本一定有王鼎钧散文。

  王鼎钧是山东临沂人。正式写作从1949年算起,迄今笔耕不荒,曾尝试评论、剧本、小说、诗、散文等各种文体,最后定位于散文。已出版《左心房漩涡》等散文集十四种,其他十一种。在宝岛台湾,他较早力行将小说戏剧技巧融入散文。王鼎钧日求精进,铭曰:“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上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

  在《谈作文》一书中,就事论理、补习、肌肉、审题、起承转合、推论、章法、说故事、直叙、综合、有隐有显谈比喻、反问、字、句、炼字、读诗、我学习的三个阶段等篇目,是他与学子分享的写作心得,希望经由他的摆渡,阅读者可以在写作上有所精进。

  有隐有显谈比喻(节选)

  王鼎钧

  文学的答案,在文学里面,这样的答案叫比喻,也叫譬喻。比喻不等于事实,而是你通过它可以了解事实,这个了解也未必很准确,很全面,往往是偶然会意,仿佛得之,然后,文学的受众也就欣然忘食了。文学家说你可以用好几种方法使用比喻,“相对论”为什么难懂?因为太抽象,有人用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来模拟它,这是“比”,经过这样一比,你说我知道了,这叫“喻”。

  ……

  “比喻”是文学写作极重要的手段,作家应该是擅长使用比喻的人,大作家往往是“创造比喻”的人。有学问的人说,语言文字是一种粗糙简陋的工具,只能说个“大概”“仿佛”,它的功能天生是“比喻的”,作家既然擅长使用语言文字,当然擅长使用比喻。这个提示使我发现我们说话几乎离不开比喻,例如“生”这个字的意思本来是“草木生出土上”,我们说“生孩子”,也就是说像种子发芽一样,“发生”,也就是说像竹笋由地下冒出来一样。学生,像新生的小草一样,学派的创始者被人称为什么什么之父,后继者被人称为某某精神上的子孙,生生世世,就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明喻,甲像乙一样,每朵花都像要出嫁的新娘一样。在这个句子里面,花是“喻体”,被喻之物;新娘是“喻依”,用作比喻之物,这些专门术语暂时不要管它。他喝酒就像喝水一样,他花钱就像风飘落叶一样。农夫辛苦得像他的牛一样,也快乐得像树上的鸟一样。学生拥抱考试,就像开山筑路的工人拥抱大石一样。如此这般,我们都做过这样的练习。

  《小学语文字词通解》:写给小学生的汉字故事

  《字词通解》通过七大板块,从字形、字义、词语、科学、习俗、文化和拓展字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生字的特点,讲述其背后的文化、科学和字形流变等知识,在字里行间传递和渗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后续学习文言文、写作,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奠定基础。

  汉字详解:详细解说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来源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正确含义,如:“深”里的“木”原来是一只手,“季”最初指的是幼小的禾苗。

  多音字的秘密:掌握汉字不同读音所对应不同含义的由来,以及其常见用法,如“号”为什么可以读作“háo”和“hào”。

  字词辨析:通过汉字分析,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字词的区别,如“分”和“份”、“依”和“倚”、“枝”和“支”……

  汉字百科:了解与汉字相关的地理、历史、生物等科学知识,如“昏、晚、夜、宵”哪个字代表的时间更晚……

  汉字文化:讲述古人的文化礼仪、节日习俗,让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封”与中国古代土地分封制度的关联,及根据“老”字了解“老师”的真正内涵……

  汉字拓展:在核心汉字的基础上,拓展学习更多相关汉字,如为什么“低、底、砥、纸”都有“氏”;“辉、挥、荤、晖、浑”中的“军”表示什么……

  词语理解:理解汉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汉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以及词语中各个汉字的含义,如怎么样的关系才能叫“朋友”;“苍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汉字学习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从长远来看,它更是孩子走进、了解和学习华夏文明的一扇大门。《字词通解》是一套帮助老师和家长教会孩子识字的书,更是一套激发孩子学习汉字和母语文化兴趣的书。

  《字词通解》一年级上下册详细讲解要求会认、会读、会写的300个核心汉字,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近400个相关常用汉字。二年级上册全面覆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要求会认、会读、会写的250个核心汉字,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近800个相关常用汉字。每个汉字都能告诉孩子一个“为什么”,700个“为什么”就是给孩子埋下700颗种子,让我们静待它们发芽、开花……

  一个个汉字,就像一个个的人,背后有着或平淡或婉转或跌宕的故事。走进汉字背后的故事,了解每个汉字的缘起与演变,对于孩子来说,每学习一个汉字,都是开启一次妙趣横生的文化寻根之旅!

  《中国成语大会·我的智慧成语世界》:让古老智慧点亮今天的生活

  《中国成语大会·我的智慧成语世界(儿童彩绘版)》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专家团队为小学生精心打造的趣味成语文化读本。

  成语里的豺狼虎豹、鸡鸭牛羊、风雨雷电、江河湖海、刀枪剑戟、笔墨纸砚,都各有寓意。书中每个成语从故事、文化、应用、游戏四个角度切入,通过智慧故事、名家点评、智慧点滴、智慧贴士、成语欢乐谷、智慧拓展六大板块,带小朋友听成语故事,探寻成语源头,品民族智慧,感知成语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现实意义,辨析成语易错点,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成语,玩成语游戏,拓展成语知识,让古老的成语智慧点亮今天的生活。

  《高中怎么办》:全面指导生涯规划,把握新高考

  2017年,不分文理以及主副科考试等高考改革制度在浙沪试点,并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实施,不仅是指高考改革带来的学习的变化,对高中生来说,新高考改革,更重要的是以新的态度和意识看待高中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生涯规划,没有新高考也需要;新高考,新的高中节奏;每个人都天下无双;打破“高分低能”的偏见;课堂之外的软实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从专业到职业;高三给人生的铭记……

  《高中怎么办》一书,帮助高中生通过八大关键词了解高中学习与生活新规划,培养学习力,提升核心能力与素质,走出适合个体发展的全新高中学习、生活之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30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3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学好语文 写好作文 做好规划:少年们,看过来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A22学好语文 写好作文 做好规划:少年们,看过来 2018-09-30 2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