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缠线巧作画
凌启渝
◀ 正在缠线绘制爱因斯坦的肖像
◀ 猫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玩过,反正我是做过这样的手工艺:剪一张圆形硬纸片,边沿上等分地剪36个小齿,然后用细线缠绕。每缠一个齿跳过5个齿孔再缠。结果就有了一个中央留空照片框,看上去真不错。每次跳过的齿数多一两个,照片框内留空的面积就大些,可以调节。

  也有一些艺术家,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手工制作有内容的图像,那设计过程可就需要经验,高度复杂、伤神,还需要一双稳定不抖的手。而要用缠线的形式“来料加工”,编织指定的肖像,就超出常人的想象力了,也只有机器人时代才能设想。

  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的团队发明了一种算法,指挥机器人在带钩圆盘上缠线。只见一根长线在圆盘边沿选择性地勾挂,圆盘上逐渐现出图像,先朦胧费猜,后清晰显现,让人惊叹不已。

  他们采用的是直径63厘米的圆盘,边沿有256个等分排列的钩子。由于钩子有宽度,所以每次缠线的选择是从任一钩子的左侧或右侧,到其他任一钩子的左侧或右侧。这句话听来平常,但据研究人员介绍,即使只有如此30个线程,其可能变数就堪比“可观测宇宙中的原子数目”,这使尝试所有可想象的变数变得完全不可能。

  “从科学角度来看,这项任务属于所谓的非确定性问题,就是计算机在合理的时间内无法准确解决的计算问题。这非常有趣,也特别不好解决。”团队负责人、维也纳工业大学离散数学和几何研究所的普齐米斯拉夫·穆西尔斯基说,“由于缠线的方法只能部署直线,不能直接设置单个像素,所以要精确再现图片,必须找到尽可能最佳的近似值。”

  维也纳工业大学的系统自动缠图时,用户先输入需要的图像,例如人脸肖像。计算机据此规划出它认为最佳的缠绕顺序,排出作画过程中每段缠线的行程,然后由摄像机引导的工业机器人接管执行。而他们用来完成其一幅幅杰作的机器人,则就是市售的工业机器人。

  这个系统创建一幅图像需要多少时间,当然因图而异,主要取决于缠线(而不一定是画面)的复杂程度。花费的时间在2至5小时,使用的线长在2至6公里。曾经有人提出过,能否在边沿设置更多钩子,以提高精度,画出更复杂的图案。团队也试算了,但计算结果表明这对图像质量的提升作用甚微。

  “机器人能缠出漂亮的图案,当然令人惊叹,但我们其实并不把这项工作视为艺术项目。”穆西尔斯基说。“我们的本意是想探索如何解决类似的技术难题。我们在缠线画项目中采用的方法,未来将在数字化制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有关论文发表在《计算机图形学论坛》杂志。

  凌启渝(图:TU Wien)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30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3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机器人缠线巧作画
传感器网络让座垫更“智能”
电脑“想家长所想” 孩子使用限时间
无人机投下“龙蛋”监视火山不再难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A29机器人缠线巧作画 2018-09-30 2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