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酒的发明比文字还早。目前最早的酒,是二〇〇四年从在中国河南贾湖遗址发掘的陶片上分析出来的,距今已有九千年了。成分有米、果子和蜂蜜等等。
关于日本的酒,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 “人性嗜酒”的记载,且人死了要“歌舞饮酒”。
日本的酒的起源,一说是来自中国长江流域,因为日本制酒以稻米为原料。但也有认为,日本人的先祖,不会从一开始就用稻米做酒。而且在日本绳文时代末期(约公元前十世纪)时用来造酒的酒坑中,发现了可能是果子酒的遗迹。
日本自己关于酒的记录,晚于《三国志》时代五百年。在奈良时代编辑的两部地方“风土记”中,有关于“口嚼”和“霉酒”的记载。前者是由男女将生米放在口中咀嚼后,吐在容器中过夜,第二天有了酒香,全村人就一起享用。在日本称为“口嚼之酒”。据说这种方法自古在东南亚、非洲、南美一带使用,并流传至今。琉球(现冲绳)也有将年轻女性嚼碎的果实发酵后的“口啮酒”供于来自中国使节的记录。
“霉酒”是将干饭淋上水发霉后做酒。可能是利用曲霉的糖化作用,与现代日本酒的酿造法相通。
在日本,说到“日本酒”不是“日本的酒”,而就是指清酒。另有“烧酎(烧酒)”,明天再谈。清酒现在是指以稻米为原料,酒精度不超过二十二度的酒。
清酒起于何时,也不太清楚。一说是古代将浊酒过滤后所得。我在藏民家和海南深山的黎村,就喝过浊酒。藏族的比较厉害,而黎族的貌似米汤,一大盆,众人围着,用大勺子舀来喝。酒味并不太大。日本还有更黏稠的“白酒”、“黑酒(掺了草木灰)”,在皇室的“新尝祭(战后改为”勤劳感谢日“。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供奉。
另在奈良时代的“正税账(地方收支报告)”中有“净酒”的记录。推测是用于祭祀清身,故演变为“清酒”。但真正有可靠记载的清酒之源,是在奈良时代之后平安时代的“僧院酒”。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最有名的是引奈良菩提山正历寺境内菩提仙川之水,用菩提酵母所制“菩提泉”。现在寺内立有“日本清酒发祥之地”碑。
同时,在兵库县伊丹市也有一块传说是“清酒发祥之地”的稻荷祠碑,立于江户时代。龟驼碑。碑为中国古代“布币”状。
日本传统的制酒场称为“酒藏”。就是前店后厂。“藏人(工匠)”中一定有“杜氏”——制酒的首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总技师”了吧。
为什么叫杜氏?有几种说法:一是由“刀自”发音变来。古代制酒主要靠女性,尤其“口嚼”的工序要由处女,成家后就成了“刀自”——主妇。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就由男人负责了。另一说是来自中国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