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棘手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都完成了,如企业转制、下岗工人再就业、旧城改造的动迁工作等等都解决了,可见老百姓的觉悟高吧。百姓的觉悟高,就向百姓学习呗,可一些领导做不到。往往涉及到领导层利益的改革就很难推动。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就是公车的治理、改革。这个改革推了好几年了,“只听雷声响,未见雨点下”。
中国古代有轿,轿分二种:民间轿和官轿。民间轿用于交通、迎送客人等,官轿就大大超出这个范围了,主要是为了“显摆”。后来,有了小汽车后,民间轿、官轿就消失了。可是,不知哪个人,把小车的别名起“坏”了,起什么“轿车”。所以官轿没有了。以车当“轿”的官车大量存在。不该配“轿”的也配“轿”,不该配“专轿”的也配“专轿”,有些领导坐上车,就感觉坐上官轿一样。
坐车还是坐“轿”?超标、超编的公车到底是“轿”还是车?这是很严肃的认识问题,如果坐车人还自认为是坐“轿”,如果改革领导层还认为这仅仅是改革“车”,那么,公车治理、改革还是会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