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弱智”故事为何狂收7亿元?
——《画皮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发人深思
张艺
■《画皮2》明星阵容强大,包括周迅(右)与赵薇等 图TP
  在周末举行的《画皮2》感恩之夜上,主办方和电影主创人员共同公布了《画皮2》的辉煌成绩:零点首映场600万元,首日7000万元,单日票房最高9000万元,上映3天过2亿元,首周末近3亿元。截至目前,《画皮2》票房累计已超7亿元,荣登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宝座。可是,保得住票房保不住口碑,在电影工业整体落后的情况下,国产片依旧步履维艰。

  票房惊人评价不高

  6月28日,《画皮2》在全国公映,零点场票房拿下600万元,超越了之前的《唐山大地震》,刷新华语片的内地零点场票房纪录,名列中国内地影史零点场票房第3名。该片首日排片场次超过了1.8万场,创造了内地华语片首映日排映场次的新纪录。最终,《画皮2》首日票房突破7000万元大关,超越《唐山大地震》的3620万元和《让子弹飞》的6200万元,刷新了华语片的首日与单日票房两大纪录。

  和《画皮2》的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友在微博上对该片的批评,大家的矛头主要指向影片后期转制作的3D效果以及影片的故事设计。时光网和豆瓣网上对该片的打分分别是6.7分和6.0分的低分,编剧宁财神言辞激烈:“为了提票价和防盗版,就转伪3D,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大部分影迷的不满也在于此——花了3D影片的高票价,却看了一部只有字幕是立体的3D片,后期转制效果不明显,画面虽唯美却灰暗。网友“被禁闭”说:“《画皮2》打着3D的旗号欺骗了我这个无知的观众,我总结它的3D效果,就是一部戴着眼镜算清晰,取掉眼镜很模糊的电影。”网友“迷途小猫”说:“《画皮2》只能说是一部典型严重商业化了的电影,继承了一些大片一贯的缺点——为了场面与特效,本末倒置地忽略了电影的内容,故事显得弱智。”

  保护政策帮了大忙

  有电影人认为,《画皮2》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票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的保驾护航。“影院没什么片子可排,自然多排他们认为观众会感兴趣的;观众没什么电影可看,也只能矮子里面选高子,挑些宣传势头强劲,更接近好莱坞大片的国产片来看。”中影宣传人员告诉记者,每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起于6月20日,至7月20日结束。但今年年初发布中美电影“新政”后,平衡被打破,国产电影上半年票房不到总票房的4成,所以今年的保护月延长至8月底。存留的好莱坞大片只剩下两部3D动画片《老雷斯的故事》和《冰川时代4》,原计划上映的《普罗米修斯》《谍影重重4》《蝙蝠侠前传3》《暮光之城4》等全部难觅踪影。雪藏进口片的效果明显,国产电影22天狂收10亿元,而作为暑期档唯一一部魔幻题材的3D国产大片《画皮2》,票房总成绩已超过姜文《让子弹飞》的6.76亿元和冯小刚《唐山大地震》的6.73亿元。

  明星闪耀情节糟糕

  这段时间,也有不少媒体总结了《画皮2》的高票房原因,例如之前的微博营销,病毒效应,周迅、赵薇、陈坤等演员的号召力,前作《画皮》的成功也是一个因素。记者对本地影院和微博进行调查后发现,《画皮2》中明星效应不可忽视,陈坤、赵薇和周迅吸引了不少白领和刚放暑假的学生,杨幂和冯绍峰对一大批比较年轻的学生粉丝拥有不小的号召力,而费翔是很多父母辈的人跟着儿女前去看《画皮2》的主要理由。

  然而,参与《画皮2》研讨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该片“打着《画皮》系列的旗号,搭了《画皮1》的顺风车。《画皮1》除了豪华的演员阵容,情节设计也很不错,因而观众愿意继续看下一部。但《画皮2》口碑就没那么好,观众不可能接二连三上当,难免将影响院线对续集的信心。”一家影城的负责人认为,《画皮2》公映前突然采取了“无2D版”战略,也让它收得更多票房。

  市场发育不够成熟

  去年100多亿的票房成绩让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快速推进的阶段,人们看到了国产电影的长足进步。但是繁荣并不能掩盖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些怪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口碑与票房的巨大反差:明星扎堆,场面奢华,但内容苍白贫乏,情节虚幻平淡。与此同时,一些小投资的好口碑的国产片却票房不佳,就拿2011年暑期档为例,华表奖、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获奖影片《钢的琴》与票房黑马《孤岛惊魂》之间的票房对比就很值得深思。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认为,这样的怪现象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对影片风格、类型的包容度不够。中小成本影片中,只有喜剧、惊悚等极少数类型较受市场欢迎。《钢的琴》这样的小众艺术片往往市场化和大众化程度不够,难有可观票房回报。”新影联总经理高军表示,良好口碑是影片获得最终成功的重要一环,“电影市场现在太单一,观众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只能挤在一口锅里吃饭,最后只能是众口难调。如果我们未来看电影,也能像今天买洗发水、数码产品那样,可以根据口味自主选择,‘高票房低口碑’或‘高口碑低票房’的现象就会改善很多。”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弱智”故事为何狂收7亿元?
再现三代徽商悲情往事
《爱情公寓 3》揭开“热恋 45天”
《富春山居图》演绎夺宝故事
主妇放歌绽放魅力
《钟馗传说》今开播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2“弱智”故事为何狂收7亿元? 2012-07-30 2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