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啊,那时候,五家人家在一个厨房间烧饭,有多热闹?”、“我们的条件的确很差,大间29平方米,小间24平方米,5户人家共用一间厨房、一个4个厕位的卫生间。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为公用部位争吵过!”,这些真实的写照,记录下的不仅是从前那种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更是真正“远亲不如近邻”和邻里间和善处事、做人美好心灵的真实体现。
说真的,如今似乎找不到从前那种邻里关系的感觉了,倒是显得有些渐行渐远:邻里之间,有的对门住着,顶多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像过去那样相互来往的实在是少得可怜。说不好听的,见面能打个招呼,这应当已经算是有那么点邻里关系的意思了;有的楼上楼下住着,却互不相识的多了去了,姓甚名谁不知道有几个能道得出来,相互来往,就更谈不上了。
其实,如今的邻里关系,真的不在于加快了的生活节奏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也不在于居住方式的变迁。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缺少了那么一种氛围,一种彼此的主动联络和面对面交流的氛围。
——读者 朱文河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