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学做女红不亦乐乎
在我的照相本里,很多照片都是在“永隆食品商店”旁边的“红雷照相馆”拍的。很多同学送给我的照片也是在那里拍的。当时有两位师傅,手艺很高,也很热情。感谢他们给我们的少女时代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倩影。至今我最喜欢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8岁时拍的,腼腆、纯真、青涩,里面穿着一件乡下布做的衬衫和李丝丝同学帮我织的红白相间花纹毛线衣。少女时代的纯情和美丽,都体现在这张照片上;我将照片印了好几张,送给好朋友和男友,当时同学之间都喜欢互相赠送照片。
改革开放后,照相馆可以拍艺术照了,但是店里没有漂亮的衣服供姑娘们穿,我们穿上自己认为的漂亮衣服去拍。店里没有眉笔也没有唇膏,只好用画画的黑铅笔画眉,有一支小毛笔,是用来蘸红药水涂嘴唇的。有几条纱巾,可以让你挑选,摆几个造型。有一张侧面的艺术照,一条粉色纱巾遮住半张秀脸;可惜没有含羞脉脉的神态。有一张喜欢的黑白艺术照,我用彩色笔在照片上涂上色彩,变成了一张彩色照,倒是很好看。
我们的少女时代,大家都会女红:织毛衣、织袜子、做鞋、袖套、做假领子、做衣服和胸罩,忙得不亦乐乎。那时生活艰难,我们必须要自己动手,装扮自己。
当时虽然有尼龙袜,二角八分一双,有点贵。我们就用红线和白线织袜子,织成各种图案,很好看,可惜的是不耐穿,没穿几天就坏了。
后来我学会做鞋,将家里的旧布一块块铺好,打上糨糊拿出去晒,晒干后,剪成一张张鞋底形,开始纳鞋底;纳完了鞋做鞋面,那时候穿的是松紧鞋,不要系鞋带,两边用松紧带,很实用。鞋面做好后,拿到鞋匠那里去将鞋底和鞋面缝上。看到自己做的鞋穿在脚上,心里非常高兴。
过15岁生日,外婆给我买了一双丁字型皮鞋,它成了我的最爱,就像现在的女孩子穿上几千元品牌的皮鞋一样。一直舍不得穿,逢年过节才穿;一次忍不住穿着上学去,也想显示一下,女同学们都围了上去看,连连称赞,上课时,我情不自禁地低下头看看这双丁字型皮鞋。
父亲是裁缝,当年从乡下到上海在一家缝纫店里当学徒,他学的红帮裁缝,做工讲究。自己也很钻研,喜欢帮人家做衣服,下了班还是很忙,缝纫机整天开着,隔壁邻居经常说:“老朱,帮我踏条裤子。”“老朱有空帮我补一件衣服,”“老朱,星期天帮我做一件白衬衫,过几天到未来的丈母娘家去。”
看着父亲每天下了班还在忙碌,不拿人家一点钱和礼,很辛苦。当时我想,我可不学做裁缝,没有自己的时间。即使这样想,我也学会了简单的剪裁,买了一块蓝色的泡泡纱布,做了一件美丽紧身的连衣裙,穿到外面去,回头率100%,有点得意。
上世纪70年代买了一块紫色带小白花的布,父亲帮我做了一件尖领式样的衬衫,一次到市物质供应公司去买紧俏的产品,一位女办事员放下手中的活,看了我半天说:“你的衣服真好看,在哪里买的?”我自豪地说:“自己买的花布,父亲做的。”也许是这件漂亮衬衫的原因,女供销员爽快地给我买了报单上所有的商品:阀门、灯泡、日光灯等,这些东西都是当时最紧俏的产品。
有一次我去买布,看见一块紫色闪光做沙发的纤维布,很挺括。于是就买回来做了一件上面两个口袋、尖领的长袖衬衫,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时髦。后来和朋友去杜宣家玩,在他家的花园里拍了很多照片。
有一段时间,上海流行滑雪衫。父亲就用黑尼龙布做了一件时髦的脱卸两用滑雪衫,冬天可以将腈纶棉夹里套上去,春秋天可以卸下来。袖口和下摆镶着一圈吉祥云彩装饰线花边,都是父亲用缝纫机一点点踏出来的。
这件时髦新式的衣服,有很气派而不失典雅,给我少女时代增添了不少光彩。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四平买了一块蓝色菱形菊花图案的泡泡沙布,带到昆山做了一块窗帘,给简陋的小屋增添不少生气。中学好友来昆山看我,看到这款漂亮的窗帘,她很想要,我竟舍不得送给她,为此事我一直很难为情。后来我又将这块窗帘改成一条无袖连衣裙,还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