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听说过毒胶囊、毒食品之类,没想到如今连校园的跑道也“毒”起来了。
最近,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塑胶跑道异味扑鼻的事情,引发广泛关注。有媒体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毒跑道”原来是由“废轮胎、废电缆”等工业废料做成,一般还添加劣质胶水、邻苯类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电视画面和新闻图片上那些堆积的废料,触目惊心。就在这一两年,北京、深圳、苏州等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出现了“有毒跑道”“异味操场”,不少孩子出现头晕、起疹、流鼻血等症状,有的甚至不得已戴口罩上课。
新闻上说,用废轮胎的颗粒建造跑道,“一平方米能省两块钱”,就为了这点钱,黑心企业不惜将有害物质铺在孩子们脚下,底线沦丧如此,让人夫复何言。有名黑作坊老板甚至说,因为自知产品有毒,他从不去施工现场。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一旦底线沦丧,企业就可能弄虚作假,学者就可能指鹿为马,裁判就可能大吹黑哨。底线,有了生命线的味道。
一个社会,总要有些不容践踏的基本规则;一个人,也总得有些区别于禽兽的行为底线。所谓底线,那就是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规则。平时我们不挂在嘴边说,主要是因为这几乎是天然的公理。比如,做药品的,不图你能药到病除,但起码不能昧着良心无视质量,让药品成为杀人索命的毒药吧;比如,卖鸭蛋的商家,营养高低、味道如何姑且不论,最起码不能让人家吃进嘴里的是苏丹红吧;卖奶粉的,不能卖出去的是“奶粉”,让孩子咕咚咕咚喝进去的都是有毒的三聚氰胺吧……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中不缺乏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在今天,当我们看到那些黑心企业连孩子们的健康都不顾,只顾自己谋利的时候,当剽窃抄袭、考试作弊、冒名顶替、制假售假、有毒添加之类的事件屡禁不止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如果“底线失守”,“道德滑坡”就会接踵而至。坚守底线,也就成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社会学家孙立平曾经写了本书《守卫底线》,指出要警惕底线失守的可能危害,呼吁要守护社会生活的底线,维护各种具体制度发挥作用的环境,这是目前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这是一个清醒而及时的提醒,也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守卫底线,就是守卫自己的和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