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制度创新 流程再造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
制度创新 流程再造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
制度创新 流程再造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
制度创新 流程再造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度创新 流程再造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
政府少刷存在感 企业增加获得感
金旻矣
  上海顽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卫敏没想到,如今申办进口食品企业,只需去窗口一次,交一套材料,就能回去坐等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寄到。自去年11月13日奉贤在全市率先试行“证照联办”以来,这样的改革“红利”已惠及27家企业。

  网红企业“喜茶”的法务展祺也很意外。去年下半年“李鬼”喜茶遍布全上海,市工商部门组织专项行动,元旦前24家山寨店已被一一查处。

  截至去年11月,本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2.4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184户。如何为这些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对于上海市工商部门来说,不仅要做简化流程、简政放权的“排头兵”,也要保护企业的信心和恒心,当好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的“守夜人”。  

  一窗受理 一套材料

  在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A205-A208四个窗口已可受理食品经营许可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证照联办。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科科长刘珍云介绍:“以前是‘串联’,办照5个工作日,办证30个工作日,申请人要准备两套材料,至少跑3次。现在是‘并联’,只要交一套材料,节约5个工作日。若选择快递证照,最多只要来一次。”

  政府少刷存在感,企业增加获得感。材料减少、时间缩短、跑腿频次降低,这种获得感,负责奉贤南桥新城园区5000多家企业资料送审的潘春雷很能体会:“以前每家新设企业要记四个时间节点,每天都要来窗口一两次。现在只要记一个,连工作台账都‘瘦身’不少。”

  “见一面审批”新模式,来源于区市场监管和区审改办去年酷暑对32个区属园区的走访。当时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重复收取”,比如房产证、或身份证等材料,办照和办证都需原件,但房产证明很难借出,警惕性高的房东还要亲自陪同办理,不方便。“一窗受理、证照联办、集成服务”后,材料由窗口后台复印、整理、流转,流程再造方便了群众。  

  注册商标 足不出沪

  企业创立创新的“化繁为简”,也体现在商标注册上。2016年,本市新增注册商标15.8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70万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上海市著名商标1331件,中国驰名商标194件。

  去年3月1日起,沪上首个商标受理窗口启动,上海更多企业开始享受到工商部门提供的“红利”。首家在沪递交申请的上海云孵天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闻捷说:“以前注册商标要去北京,现在到这里办10分钟就行了。”

  市工商局表示,受理窗口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商标注册受理、咨询、品牌战略指导等商标服务和维权保护,将拓宽商标注册服务渠道、缩短商标申请注册时间、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今后,上海还将成立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企业可在上海“一站式”办理所有商标业务,甚至办理商标国际注册,企业的“获得感”将更强烈。  

  维护公平 打掉“李鬼”

  去商场购物,好的营业员能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为企业服务,优秀的“店小二”同样如此。一方面要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另一方面必须维护公平、公正的环境,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对网红店“喜茶”来说,去年下半年既糟心又舒心。“七八月起,上海冒出很多李鬼‘喜茶’,有的小商家支付高额‘加盟费’后才知被骗,对我们品牌和小商户伤害都很大。”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务专员展祺说,他们九十月间向上海工商部门投诉后,很快就收到了反馈,24家“李鬼”店铺中13家立案查处,2家限期改正,9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我们在浙江、江苏、广东、深圳等地也被假冒,都投诉了,而上海反应速度很快、力度也大。”他说。  

  对标国际 制度创新

  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表示,近年来本市已实施了注册资本认缴制、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放宽企业住所和经营范围登记、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企业年报公示等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上海日均新设企业1184户,每千人企业数77户,全市企业活跃度79.8%。截至去年11月底,本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2.4万户,同比增长7.2%,其中企业186.7万户,增长7.9%。

  下一步,工商部门将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主攻方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国内最好水平,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企业登记流程、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改革企业住所申报制,实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创新“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开展“政银合作”。

  此外,要深化“一照通办,一码通用,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整合更多具备信息共享条件的涉企证明事项,减少重复办证和重复提交材料。深入市场和企业了解需求,疏通难点痛点,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教育
   第A26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27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28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政府少刷存在感 企业增加获得感
阿拉上海弄堂博物馆一展“芳华”
垃圾船也用上绿色环保能源啦
滨江杨浦贯通段 今年再“长”2.7公里
美国版上海新闻A05政府少刷存在感 企业增加获得感 2018-01-04 2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