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人骨折尤其髋部骨折,怎样处理更好呢?一般情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 关注部位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和脊柱骨折。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是骨折的信号。上文提到的百岁骨折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后,便不能动弹,稍一触碰大腿,就疼痛难忍。当发生这些问题之后,要尽快就医。当然,也有些老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较低,有时就算发生骨折了,也不一定表现有剧烈的疼痛,家属不能掉以轻心。
当腰部、髋部发生骨折后,老年人起居会受到严重影响。按照“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传统说法,如果不手术,则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但这对于老年人而言弊大于利。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卧床会影响肺部的呼吸功能,老人很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其次,卧床也容易造成褥疮、皮肤溃烂。加之老年人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卧床会大量消耗骨量,发生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 积极治疗
“老人髋部骨折,如果没有禁忌症,不仅要手术,而且还要快”,这已逐渐成为主流观点。因为手术后,患者能够很快坐起、翻身,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也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以常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例,PFNA-II(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方式。相对于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者治疗时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等特点。上文中接受手术的百岁老人,便采用了这一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手术方式,以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早日康复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配合术后护理和合理营养摄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恢复正常功能。患者要根据医生制定的康复方案,积极做好康复理疗。比如,通过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促进骨折周围肌肉组织的静脉回流,或者进行一些负重训练,下肢踝泵运动、扩胸运动等康复性训练,帮助患者减少肌肉萎缩,早期恢复关节功能。
陈聪(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