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约上三五知己,在一家星级宾馆饮午茶。餐厅里正在弹奏钢琴曲,音量控制在让喜欢音乐的人刚好听到,乐于安静的人又不觉吵闹。然而,一群衣着鲜艳的大妈走进餐厅,她们神气十足地来到我身后的一张圆桌坐下来,声音嘈杂,冷不防,还会响起几声爆破音般的笑声。我还以为走错地方,钢琴声听不到了。
大妈们一见面,想起老朋友。甲感叹:“以前聚会有几桌人,这些年来一个个‘走’了,就剩我们一桌人。”接着,乙宣布:“张三死了。”随后,丙说:“李四也死了。”引发众大妈齐声哀叹。稍后,丁问:“有段日子没见到王二麻子,他身体怎样?”于是,诸大妈旁若无人地大声议论。大意是:“他患了中风,大小便失禁,躺在床上,臭气熏天……”这时,餐厅服务员径直走到大妈桌前,委婉提示:“请你们说话小点声。”
大妈是我们长辈,曾对社会与家庭做出贡献,值得人们尊敬;她们提到三位老人的不幸,值得同情。问题是,大妈全然不顾餐厅里还有其他食客正在享用午茶与美食。她们的话题不适合这种环境,殃及了池鱼。
大妈们聚餐结束准备结账。顷刻间,闹声再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她们先是争先恐后地从座位上起身,一个个酷似美国西部影片中的侠客,纷纷以闪电般拔枪速度,从口袋里掏出钱,为的是民间那句俗语——“人情胜于债”,所以,她们与其让别人请客,不如请别人来得痛快。话语间,大妈们你争我夺急着要抢先付钱,乱作一团,声音尖锐刺耳,一次次地在刺激周围人的听觉:“噢哟,好来,别争了!我来付、我来、我……”餐厅里只听到她们喧哗,人们仿佛身处集贸市场。
人有一种习惯性消费,过一段日子,我与朋友又相约在这家星级宾馆。入座原位吃午茶。席间,我发现背后怎么又坐着一桌大妈,便留意听一会儿,结果大感意外。她们与上一次高分贝发声的大妈很不相同:和声交谈、笑声不闹、AA制结账。餐厅里的钢琴声悦耳。内人不由得朝着有良好社交礼仪的大妈们望去,愣住了。其实,她们就是上次坐在原位,叽叽喳喳的那一桌大妈。
我一下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