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新民教育/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 闵行区百年名校“文脉传承与矢志创新”巡礼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申溯源满桃李 百年杏坛育新人
—— 闵行区百年名校“文脉传承与矢志创新”巡礼
■ 浦江一小学生放飞梦想
■ 景东小学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 莘庄镇小学举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共迎幸福美满新年”主题活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海市闵行区境内的马桥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孕育了最初的春申文明,也为申城教育找到了活水源头。目前,闵行区共有16所中小学跨过了百岁门槛。百余年时光荏苒,几代人砥砺奋进。百年名校近在百姓家门口。一所学校就是一座教育的历史丰碑,镌刻着教书育人的真谛。

  (一)主题词:文脉

  核心内容:百年名校的文脉,是学校的历史,更是社会的财富,成为滋润后代师生的不竭源泉。

  诞生于20世纪晨曦中的“蒙正学堂”,是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前身。“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指开启慧心、涵养品格、引领正道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校从最初的“蒙正学堂”中汲取“蒙以养正”思想,阐释为“启智育德、培养正道”,使我国源远流长的蒙学教育在当今的新时代得以很好地创新发展。

  百余年前,华漕乡贤先后办起了华振学堂、赞育堂、心逸堂等。“赞天地之化育”出自《中庸》,也源自华漕学校前身的赞育堂;“养心灵之卓逸”源自心逸堂,表明学校要努力养成学生心灵的卓逸状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培养“尚志笃行,博学雅趣”的华漕学子。

  创立于1906年的梅陇中心小学,虽然几迁校址且几易其名,但始终秉承“为当地老百姓办一所好学校,开启学子之新貌,开启社会之新貌”的“启新”办学思想,坚持“为每个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丰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重要财富。学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坚持着力打造“和、静、怡、真”的育人文化,全面推进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北桥中心小学一直秉承着建校初期倡导的“和相应,美相随”的教育思想。“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美,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声”。如今,校园内处处流淌着“和美”文化的气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故事”为办学理念,用“阳光·生命”的教育形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扬生命自觉。

  颛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08年,原名“颛区小学堂”,历来扬革新精神,开风气之先。百年来,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涵养着“启颛蒙正,温润而泽”的文化品格,实践着“开明拓新,继往开来”的办学精神。

  (二)主题词:传承

  核心内容:百年名校在传承中实现突破,它启示当今教育人,必须谨记教育的初心,不忘育人之本。

  诸翟学校的前身为“私立使觉小学堂”。“使觉”源于《孟子》的“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创办者沈宗懋先生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清晰可陈。近年来,学校在创建“新优质学校”过程中,提炼了“使觉”的新办学理念。校风:点燃生命,唤醒自觉。教风:自觉发展,追求卓越。学风:自觉修身,自觉求知,自觉实践。学校确定了“培养具有‘使觉’精神、使命感和国际视野的当代学生”的育人目标。

  “强恕”二字源于《孟子》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马桥强恕学校百年不变的风范就是改革与创新:1958年创办“红领巾小农场”,1978年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81年创办高中,1982年始设幼师班,1994年成为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1年被命名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2004年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

  浦江第三小学创立于1867年,前身为“观涛书院”。现在,学校给予了“观涛”新的诠释与内涵,确立了以“明心慧观,志能聚涛”为核心的校园主体文化——“观涛文化”:既有眼观六路的视野,也有耳闻八方的敏锐;既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追寻,也有聚涛势、成涛立、发涛威的能量。“观涛文化”就是一种明于心、察于眼、立于志、慧于术、敏于行的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坚韧意志和艺术风范。

  有着112年历史的曹行小学,谨记“今天永远是新起点”的校训,遵循“发展内涵、提升品质、创办让地区百姓满意的优质农村学校”的办学思路。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接纳、认同、包容、求新”为主要特征的校园精神,“兼容大气,开放创新”的管理风格初步显现,“两心、两严、三爱”的教师梯队正在发展,“两勤、两求、全面发展”的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绿色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逐步凸显。

  (三)主题词:创新

  核心内容:百年名校在创新中生机勃发,展现出“曾经杏坛擎旗帜,矢志创新育新人”的豪迈气质。

  校名“明强”两字出自于创始人杨光霖的《明强学堂捐启》中的“民生国势之所赖以明赖以强也”。历时113年的明强小学,现在推出了“校园四季”成长校历。学校本着“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宗旨,围绕“校园四季系列活动”之“访春”、“嬉夏”、“品秋”、“暖冬”,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成长特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建班育人的方法、载体、途径。

  虹桥中心小学以“让每一颗水滴都精彩”作为新时期的育人目标,提出了“水润生命 精彩绽放”的课程理念。以国家基础型课程和水润校本课程组成学校的课程框架,在水润校本课程中开展“润德、润智、润美、润健、润新”五个板块的课程活动。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具有“胸怀宽广、知识丰富、身心健康、审美雅趣、科创启新”的乐慧学生。

  纪王学校秉承“修德励学,融和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了“由陶见人”的培养路径。学校从分年段的玩陶、制陶、赏陶和创陶的单门陶艺技能课程拓展到陶艺系列特色课程群,到现在又形成了“陶乐文化”课程群。

  浦江第二小学将“耕读文化”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充分挖掘百年老校的文化内生力,明确提出了“健康灵动,耕读树人”的办学理念,以“五动”(身动、手动、行动、心动、主动)落实健康灵动,以“五能”(生存能力、自觉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耕读树人。学校将耕读文化的内涵解读为传承“勤、俭、礼、诚、孝”的农耕传统美德,倡导耕中做、读中学,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并主动发展与创新。

  浦江第一小学1874年由上海城隍后代秦荣光创建,1933年由黄炎培题写校训“学做人”。近年来学校积极弘扬龙的团队精神,努力建设智慧校园。学校推出的“德”系列课程,校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才”系列课程通过8大类106门网上自主选课与走班形式,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助力。

  【对话局长】

  百年名校需要守正出新

  “在历史悠久的闵行这片热土上,我们办的教育不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闵行区有一批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学校,闵行教育人有责任充分挖掘好这批百年名校的文脉资源,要在学习、传承固有文脉的基础上,让老学校、名学校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概括了让百年名校持续闪烁光芒的意义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闵行区新办了许许多多中小学,把更多优质教育办到了居民家门口。而在恽敏霞局长看来,原有的“家底”,上百年来打下的教育根基,是万万不可丢的宝贵财富,这些百年名校尽管发展的路径各有不同,但它们的文脉仍清晰可辨,这就需要现在的传承者更好地去提炼学校经过上百年凝结而成的办学精神,并使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办学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走进不少闵行的百年名校,会发现很有江南文化韵味。比如颛桥中心小学,江南书院特色扑面而来,‘启颛蒙正,温润而泽’的文化品格渗透进了办学的精神气质里。”恽敏霞局长说,教育人也要坚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挖掘、整理、学习、传承和弘扬区域内百年名校的文化价值、办学精神和育人品质,这正是一种自信的体现。相信这些历史上的名校一定能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定能持续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百年名校需要守正,更需要出新。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所需的人才。恽敏霞局长说,教育是什么,学校承载着什么责任,一所名校是怎么一步步历经风雨不断前进的,这些问题在全区的百年名校里几乎都可以找到答案。尤其是,这些百年名校更给今天的教育人以启迪,那就是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身处国际大都市的闵行区,只有将名校的历史文脉与现代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将学校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相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2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27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28版:广告
春申溯源满桃李 百年杏坛育新人
美国版新民教育/专版A25春申溯源满桃李 百年杏坛育新人 2018-12-05 2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