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辈的身影
甫跃辉
  甫跃辉

  2010年,我研究生毕业,正式到《上海文学》上班。全国各地作者的稿子,会源源不断出现在我的邮箱中。现在信息交流便捷,要想找到一个编辑的邮箱,实在是手到擒来的事儿。无论作者有名没名,年长年轻,他们的稿子我都会看,也都会一一回复。但作为编辑,单是这样,显然是不够的,还得和名家约稿。但和名家约稿的人肯定多,所以,和他们约稿吧,有时候是带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的。

  完全不记得是怎么和王智量老师认识的了。智量老师就在我身边——我曾经在华师大一村租住过五六年,智量老师也住在一村,我们相距不过几十米。我时常熬夜写作,或者熬夜无所事事。智量老师说,可不能乱熬夜,年纪轻轻把身体搞坏了。那之后,他便每天早上六点来喊我起床,我打开门后,他坐在屋里,等着我洗漱完毕,和他一起下楼,到华师大校园里散步。那时候,王老师还不到九十岁,两个“八零后”天南地北地聊。如今,聊过些什么,大多忘却了。聊得多了,我和王老师说,这些事都可以写下来啊,几经督促,王老师总算写了一些,也把之前写了但没修订的文章做了一些修订后交给我,包括《几位俄国作家和我的前半生》等。从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位前辈知识分子的苦难人生,和他始终未曾改变的内心……我和智量老师走遍了丽娃河畔的大路小路,回到屋里,我往往倒头又睡上一觉。可惜啊,智量老师并没能改变我熬夜的习惯。

  当然不可能所有作家都住附近。

  和王蒙老师约稿,起始于2013年,我到青岛和他一起参加活动。在中国海洋大学的作家楼里,我一进门就看到,坐我对面的正是王老师。王老师看起来挺严肃的,我也一直找不到机会和他说约稿的事儿。但这事儿必须得做,因为我包里有赵丽宏老师写给他的亲笔约稿信呢。后来,不记得是怎么把赵老师的信交给王老师的,我多少有些紧张,大概话也没说清楚。不想,到得晚上,王老师交给我一封信,是他给赵老师的回复,还说,会记得给我们稿子的。那之后,王老师果然有不少稿件发来,在我们这儿开了专栏不说,还给过我们好几个小说,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让我很惊讶,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作家,竟然还如此有创作力。后来,微信流行起来了,我们加了微信,这才发现,王老师每天走路往往都近万步,而我经常每天只走几十步,真是让我这个年轻人自愧不如。

  还有一位长辈,是我至今未曾谋面的,那便是宗璞老师。我在《收获》杂志实习时,校对过宗璞老师的《西征记》,里面有关于保山的细节,譬如惠通桥被炸断等历史,还有吃生猪肉等生活细节。想不到来《上海文学》工作后,我和宗璞老师又联系上了。她发来的邮件内容总是很简短的一句或两句话,短篇小说《琥珀手串》也很简单,但写得细密而从容。听说宗璞老师眼睛不好了,不知道这些邮件是不是她自己发的,但我总想象着,电脑那端,坐着的是一位和我的老家有关的值得尊敬的写作前辈。

  三位前辈只是我联系的众多作者中的一小部分,却是我联系的作者中最为年长的。无论他们中的哪一位,都让我看到写作者对写作矢志不渝的心,也让我看到,写作是如何改变和支撑了一个人的一生。

  十日谈

  文学的香火

  作为一名编辑,会感念与每一位作家交往的点滴。

  责编:殷健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休负韶光几十年
访高氏贞节牌坊
书法
猎寻快乐
酒井甫教授二三事
二维码
前辈的身影
美国版夜光杯A19前辈的身影 2018-12-12 2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