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阅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有4型装备接受检阅,既有四上阅兵场的“老将”,也有首度惊艳亮相的野战防空导弹,还有舰载防空导弹、末端防御武器系统等。由于阅兵任务涉及多个系统、多家单位、不同方面,由上海航天八部、149厂、804所组成的保障团队早在6月就奔赴阅兵村,全天24小时待命,为阅兵部队任务保驾护航。
上海航天八院八部成立于1978年1月,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战术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部,也是国家战术导弹重要的抓总研制力量,其研发的武器装备在航天防御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纪录和世界纪录,先后有6型装备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阅兵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建军90周年阅兵。
在上海航天八部,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80年代的三代总指挥齐聚一堂。谈到航天事业,三人共同提到“光荣”。40年代出生的卫峰已经退休,却仍然为航天事业奉献着力量。“当时没有现在的技术,一个多月才能画出一张图纸,所有人都怀着一颗‘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一切为国’之心。”出生于1964年的张晓铀总指挥已经在航天领域工作了30多年,他介绍说,从研制的起步阶段至今,航天人可谓历尽艰辛:连续工作30小时、经历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被苍蝇爬满身体、在海岛上一待便是一两个月……当看到自己投入付出的装备成长为国家之盾,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国家栋梁一样欣慰。尽管已经是第四次看到中国航天现身阅兵仪式,却还是不免眼眶湿润。1980年出生的魏玉龙总指挥是八院最年轻的总指挥,作为承接了这一接力棒的负责人,他表示后续还要带领团队研制更多好用、管用的装备,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自1961年成立、承担防务装备以来,上海航天已从单一承担防空武器仿制,发展成为弹箭星船器多型号并举的重要航天产业基地。其研制的防务装备以优异成绩赢得了上级和用户的广泛赞誉,为护卫祖国神圣领土,构筑起一道坚强的“神州天盾”。
本报记者 叶薇 实习生 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