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堑
200米决赛,曾是横亘在中国短跑选手前的一条天堑。2004年雅典奥运会,杨耀祖成为中国进入200米复赛第一人,但冲击决赛未果。2005年在赫尔辛基,他最后一次参加世锦赛200米角逐,可惜未入次轮。2007年至2011年的三届世锦赛,200米项目均不见中国选手身影。杨耀祖后,张培萌将全国纪录提高至20秒47,但北京奥运会,200米首轮他仅列第七,未能听见第二声枪响。随着谢震业崛起,中国选手再度发力,直到今晨终将这条天堑甩在身后。
了解了这段历史,更为谢震业的突破感动。几代运动员的努力,托付在他的肩上。连续四届世锦赛的机会,莫斯科、北京,谢震业都未能进入复赛,上届伦敦则没有参加。终于,在他跑出19秒88成为历史上首位跑进20秒的黄种人后,多哈世锦赛将成为中国短跑书写历史的注脚。
2019年10月1日清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世锦赛200米半决赛第2组,谢震业从6道起跑,在弯道咬住世界排名第一的莱尔斯,以20秒03冲线。这个成绩排在所有半决赛选手中的第三,也是他个人历史第二好成绩。200米决赛,中国人来了!
释放压力
“后面,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挑战!我是专业运动员,不会让自己沉寂在过去,请大家放心,200米雄起!”
这是折戟百米半决赛后,谢震业留在微博上的誓言。从这几十个字里,也许能体会到一些他在多哈承受的压力。这次大赛,谢震业兼项100米和200米,比起后者,国人对他冲击百米决赛有更大的期待,尤其在苏炳添恢复伤病难出状态之际。
谢震业自己也清楚百米赛道的分量。这份重压一度给他带来阻力。百米预赛那天,他一直在等分组结果,结果抽到第一组,由于时间太紧,热身还不充分,“刚拉完韧带就进场了。”起跑很不顺利,反应速度0.186秒是小组最慢的,第三步还踉跄了一下。后一天的半决赛,他前程用力过多,中后程要跟上强敌却有心无力,最终离开晋级线差了0.02秒,苏炳添都为他可惜。网友在微博上留言帮他减压:“别想太多,放开跑……”200米预赛后他承认,“我自己想开了,比赛节奏方面做得更好。”
等待惊喜
“你们的谢,很了不起!”看着电视屏幕上200米复赛的成绩,一名日本记者向中国同行感叹。整个混采区里,谢震业甚至比莱尔斯更受欢迎。欧美记者、日本记者均将他围住,问他此刻的感想。
“当然很开心。因为今天也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把自己最好的一个成果献给新中国70周年华诞,这一刻我是很幸福的。”一边说,谢震业一边拿起“我爱你中国”的字模拍照留念。
压力释放之后,谢震业发自内心地轻松。四天里每天都有比赛,多哈世锦赛是职业生涯最大的考验,不过,他觉得这是应该承受的,“像博尔特、加特林等,都经历过如此艰苦的赛程。身为一个国际性的选手,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年轻运动员是考验,也是东京奥运很好的练兵。”
一天后的决赛,创造历史的小伙子留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由于新科百米冠军科尔曼未报名200米,他少了一个劲敌。“我很为自己骄傲。希望明天稳定好心态,别人怎么发挥我没法去影响,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发挥自己的水平。”
中国选手在短距离项目决赛的最好成绩,是苏炳添在上届伦敦世锦赛名列百米第8,现在,谢震业能否如自己所言“无以奉之,仅献上自己的最好”?展望200米飞人之争时,国际田联官网提到了中国谢,“其他在决赛可能制造惊喜的选手,有跑出19秒88来自中国的谢震业。”上海体育学院田径专业老教授、田径国家级裁判邬爱迪认为,心态仍是谢震业届时争取理想名次最关键的因素。
特派记者 金雷
(本报多哈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