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金山枫泾镇地处上海西南门户,接吴跟越角之气,承海派文化之灵。作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枫泾镇推进“古镇更新、众创汇聚”,让千年积淀焕发时代魅力。
传承 | 历史文化名镇
“唔呶屋里,唔呶屋里”,信步三里廊棚,闲坐枕河人家。一只丁蹄、一块状元糕、一碟天香豆腐干,加一壶金枫黄酒,观飞檐在水面投影,听橹歌从远处飘来,怎一个“惬意”了得?
有着1517年历史的枫泾镇,是上海最早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古镇。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52座桥梁、29处街坊、84条巷弄,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建筑群。挂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枫泾寻画”入选新沪上八景,而今古镇正推动“两个转变”: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古镇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经八道工序秘制,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有着167年历史的枫泾丁蹄,演绎活色生香的本地美味;新人穿戴凤冠霞帔,乘坐画舫河上巡游,每年9月的“吴跟越角”枫泾水乡婚典,还原江南传统的民间婚俗;丁聪美术馆、程十发祖居、农民画世家展示厅、顾水如故居,“三画一棋”的人文现象,诉说英杰辈出的地域特色。
今年,打响上海购物品牌重振老字号推进会在枫泾路演,从老品牌一条街到老字号品牌产业园,枫泾聚焦老字号品牌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展示,搭建多功能、枢纽型平台。
共享 | 长三角一体化
“界河两岸分南北,半隶茸城半魏塘。”一曲竹枝词,道出枫泾沪浙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国画大师程十发则赞之曰:“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枫泾古镇迎来全新机遇。
枫泾与浙江嘉善共推“双委员制”,探索结对村的党组织委员相互交叉任职,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省际“断头路”正加快打通,枫泾域内叶新公路将延伸2.24公里,对接上浙江的姚杨公路;从“黄桃走亲”到“黄桃生态圈”,枫泾与浙江姚庄、新埭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农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G60高速旁的长三角路演中心,更是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地标。翻新改造的旧厂房,嵌有电子屏的烟囱,可移动的水上舞台,形成路演中心区、要素服务区、展览展示区、商务配套区等四大功能区,已举办数十场大型路演活动。
在枫泾和浙江平湖的交界处,国内首个跨省市一体化开发的产业园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蓄势待发。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将打破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格局,在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前提下,探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努力实现1+1>2。
创新 | 乡村振兴样板
在“中国故事村”枫泾镇新义村,一座庙宇、一座庵堂、一条河流、一棵古树,都藏着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如今,一条贯穿全村的故事大道,沿途设有故事人家、故事厅、故事角、故事亭、故事长廊等,乡村风景焕发人文韵味。
今年初,新义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天域·新义田园综合体,一出乡村振兴的“更新故事”正在上演。齐整田畴间,芝麻、黄桃、梨园、石榴、草莓基地等一批项目“落地生根”,发展“春季赏田野百花、夏季品蔬果采摘、秋季享农耕休闲、冬季览田园文化”为主的四季游;在“众创入乡”基地“创E桃源”,曾经脏乱的闲置猪圈华丽转身为9栋江南小屋,“田园小清新”风格充满设计感,马利画材、金王蜡烛、威罗艺术涂料等签约入驻。
依托枫泾科创小镇、旅游古镇资源,新义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正成为集现代农业、创业创新、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长三角众创入乡孵化地、全域旅游示范地、故事水乡承载地”。
【发展蓝图】
枫泾镇聚焦“科创、文创、农创”的定位,通过古镇更新、产业更新、社区更新、乡村更新“四大更新”,打造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节点城镇、交通枢纽、科创平台,建设成生态宜人、和谐宜居,规模适度、城乡一体,富有活力、服务便捷,人文传承、特色显著的江南美丽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