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饱口福。秋风起,球瘾犯,饱眼福。几乎已经成为申城秋日的打开方式——去旗忠村看一场网球。如约而至的,是大师费德勒与德约科维奇,是五湖四海万千球迷,是琳琅满目各类商家。上海,“网”事不容错过。
2009年,ATP1000上海大师赛首度落户,俄罗斯人达维登科揭幕第一个十年。2019年,ATP1000上海大师赛再出发,俄罗斯人梅德韦杰夫开启新一个十年。这一程,是老将不老,新人辈出,这一程,也是上海出品,日臻完美。大师赛,“网”尽气象万千。以小见大,解读一项赛事,便也可窥一座城的精气神。
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是万千气象之一。今年,大师赛的票务主动求变。在工作日的5天比赛中实行日夜场分离售票。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亦斌透露初衷:“以前,一张球票可以看一整天,但很多上班族都是下了班之后来看球,白天的比赛就显得空空荡荡,利用率不高。”与时俱进,收效立竿见影。比赛的上座率提高了20%,票房收入增长了30%,实打实的数字背后,是赛事主办方的精准服务与管理。
体育竞技,文化是万千气象之一。屹立于上海大师赛舞台中央的,除了费德勒等人的王者对话,还是上海文化、中国文化的剪影。这些年来,世界跟着网球大师们见识了上海的天际线,上海的不夜旖旎,上海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硬实力不在话下,软实力也传播海外。每年的旗忠网球中心都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从紫砂壶到书法再到古筝,这里何尝不是文化之窗。
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更是万千气象之一。中央球场玉兰花的顶棚大敞,阳光暖暖地照射在观众席上。砰砰砰的击球声,干脆又美好。球场外,有清扬的音乐传来。铺设的人工草皮上,孩子们撒着欢,成年人喝着啤酒,嚼着披萨。瞥一眼大屏幕,球,正打得难解难分。耳畔,是各地方言与世界语言的交杂。与复制的冠军奖杯合个影,去扫个二维码加入网球精英俱乐部。幸福,大概就是这般不紧不慢的模样。不时,还会有穿着其他网球公开赛制服的观摩学习团走过,郑州、武汉、珠海……这些年来中国网球赛事遍地开花,而上海,是从无到有的开拓者,先锋人。
一季美好落幕之时,也是又一季荣光启幕之际。上海的精彩网事里,有赛场上的传奇王者,有赛场外的匠心打造,还有平凡的你和我紧紧跟随。成就,源自合力,网事,城事,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