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华路,我还特意去其他商业街区转了转。留心一看,发现很多店铺清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搬出大音箱,摆在店门口的显眼位置。即使是人流不多的上午八九点,节奏强烈的音乐声和吆喝声就已经互相交织,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夜里。
遵义是这样,其他城市呢?我特意给其他城市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去别的城市实地查看。商业噪声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街道空间是公众的,高声叫卖是一种低级商业宣传行为,商场无权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这个空间大放广播,这是对公众权利的侵犯。多数市民只是认为噪音惹人烦,很少有人会留意商业噪音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
我国早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很多城市也已着手治理城市商业噪声污染,但常常是集中整治时有所收敛,过后又快速反弹。
为此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商业噪声污染联合执法机制,明确主管部门和其工作职责,制定相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整治内容、整治区域等。组织各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建立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同时,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商家的违法成本。执法者应正确认识商业噪声污染的危害,对经过劝告仍不整改的噪声污染行为,将依法从重、从严、从快进行查处。另外,在城市噪音管理重点区域安装噪音检测与监控装置,并在城市LED屏幕显示当前分贝值,既可起到警示作用,也便于群众监督。
胡小远(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