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川觅『禹迹』

  朱少伟   

  近日,四川作家周兄寄来一些反映北川新城雄姿的照片。端详着具有浓厚羌族风韵的禹王桥,我禁不住回想起数年前在当地觅“禹迹”的情形。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川西北是大禹故里。西汉扬雄的《蜀记》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昔日的汶山郡广柔县,即今北川、汶川及茂县、都江堰市部分地区,这一带自古就有“神禹乡邦”之称。那次在都江堰市参加散文笔会后,周兄特意带我前往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参观禹王庙,随即他一边兴致勃勃地讲述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一边陪着踏访与这位夏朝奠基者有关的名胜。 

  北川地处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过渡的深山峡谷地段,其中部的禹里系西去茂县、北上松潘的交通要道。从禹里场镇往南一里许,便是石纽山,山腰分布着一片不易风化的黑褐色石林,随着云雾缓缓飘过,峰峦忽隐忽现,变幻无常。走近细瞧,发现有两块巨石纽结,旁镌汉隶体大字——“石纽”。周兄告诉我:“西汉扬雄曾专程来考察,此题刻据说就是这位学者留下的手笔。”我这才搞清楚,原来“石纽”既是山名也是石名。踱至山峰下的“刳儿坪”,看到一种奇妙现象:坪内沟底有块较大的赤石,其状如盆,清澈的溪水流入即呈红色,看起来如同血水。我正感到不可思议,周兄开了口:“这里即古籍所谓‘修己背剖而生禹’之处。相传,修己在半封闭的洞穴生下大禹后,把他放进溪水中清洗;很快,溪水和周围的石块都被染得血红。所以,此处也唤作‘洗儿池’。倘若顺溪水下行二里,沟底带‘血斑’的石块比比皆是。”我闻言不由叹息:“自然景观竟与传说相吻合,真是有趣!” 

  在禹里场镇以北十余里,坐落着禹穴沟,两边峭壁凌空,奇峰对峙,形成天然的神秘彩屏。这里,因三处古代“禹穴”石刻而得名。咱俩来到横跨清泗沟的古石桥旁,周兄示意我看矗立的一块石碑,只见上镌颜体的“禹穴”,落款为“颜真卿书”。沿沟行至金锣岩,山腰也镌楷书“禹穴”,周兄说:“地方志称,这两个字为李白所书。”继续朝前,“一线天”崖壁又镌虫篆体的“禹穴”,周兄介绍:“《四川通志》记载,此‘为大禹所书’。”目睹沟内林荫蔽日的独特风光,回味关于“禹穴”题刻的故事,在崎岖的小路虽走了很久,我仍没觉得腿酸。 

  最后,咱俩又来到禹里湔江三叉河处,探视“誓水柱”遗址。古时候,这里立有高大的石柱,上镌一些虫篆体的字,据说它是大禹颁布的“治水令”,可惜很早就难觅踪迹。在我抱憾之际,周兄猛然记起:“重庆云阳县近年出土过东汉的《景云碑》,碑文为大禹曾在石纽召集宗族各支盟誓提供了佐证。” 

  北川虽曾遭遇强地震,但那些珍贵的“禹迹”依然无恙,我深信它们将永不磨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4版:上海人家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
   第B04版:连载
   第B05版: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
   第B07版: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
   第B09版:影视地带
   第B10版:民间收藏
   第B11版: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百姓纪事
   第B13版:万象
   第B14版:快乐作文
   第B15版:市井故事
   第B16版: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移民
   第B19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0版:求职/招生培训
大家为纪念孙中山而努力
智慧快餐
北川觅『禹迹』
胎位不正会导致婴儿斜颈
鸿门新『宴』
买房的另一种选择
今宵灯谜
书记讲笑话
新民晚报夜光杯B03北川觅『禹迹』 2011-12-18 2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