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动手做”科普主题“嘉年华”系列活动上周末在科学会堂开幕,旨在借用一系列简单易得的家庭小道具,营造一个个生动有趣、小巧简单的家庭科学小游戏,让孩子在可控范围内尽可能随心所欲地尝试各种好奇的事物,在“动手做”中触摸最初的“科学小梦想”。
1 筷子的神力
【准备】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流程】
1.猜测: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里,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来吗?
2.将米倒满塑料杯。
3.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4.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5.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揭秘】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 肥皂小赛艇
【准备】火柴、装水的脸盆,小块肥皂
【流程】
1、家长和宝宝一起把火柴的一端从中间劈开,劈开的长度约占总长度的四分之一。
2、在劈缝里镶上一小块肥皂,制成“小赛艇”。
3、把“小赛艇”放在水盆中,它就会自动地在水中快速行驶。
【揭秘】镶在火柴上的肥皂遇水逐渐溶解,不断破坏着火柴后面水的表面张力,而火柴前面的张力没有被破坏,所以火柴后面的水分子被火柴前面的水分子拉向前去,“赛艇”就前进了。注意,当盆中水的张力都被肥皂水破坏后,“赛艇”就不会再前进了,需要及时换水。
3 吹不大的气球
【准备】气球、空饮料瓶
【流程】
1.让幼儿吹气球,看能不能吹大。
2.把气球放入瓶内,套在瓶口,让幼儿猜猜气球能不能吹大。
3.幼儿试试看能不能吹大。
4.给瓶子开一个口,让幼儿猜测结果。
5.幼儿尝试。
【揭秘】密封瓶子中空气对气球有压力,所以气球吹不大。瓶子戳洞之后,瓶中的空气排除,气球就吹大了。
游戏前,可以让孩子大胆假设、大胆提问,通过情境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吹不大的气球”游戏前,家长准备2个气球,一个放在桌子上,一个放在瓶子内,问孩子:“瓶中的气球和瓶外的有什么不同?”这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尽情地猜测假设,并鼓励孩子说出可能的原因,激发其已有的经验。因为大胆假想将有助于发挥孩子好奇好问的想象力。
游戏中,尽量让孩子动手试一试,看和自己最初的猜测假设有何异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吹不大的气球”游戏中,先请孩子吹吹桌上的气球,看看能不能吹大,然后玩玩气球。再鼓励孩子试着吹放在瓶子中的气球。一旁的家长不妨多说说:“你再试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不断引导孩子操作、思考、再操作、再次思考等一系列有序的逻辑思维过程。其中,家长的耐心至关重要,这是培养孩子持续操作的推进剂和润滑剂。
游戏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拓展不同的经验,触类旁通地说说游戏中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取得成功的?”,“试试其他的材料或方法是不是也可以?”……鼓励孩子不断深入思考,并体会其中的团结协作,实验后的成功感等。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