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沿袭至今的行业规定,一条公交线路须配置统一的车型,依照固定线路、时间、站点营运。这种一成不变的“一线一车型”的线路车型配置标准,造成了目前不少公交线路的运能浪费。
浦东新区的主要道路如浦东大道、浦东南路、东方路、张杨路等,线路多而单线行车间隔较长;在早晚高峰时多条线路能量叠加,如浦东大道在民生路就有20多条公交线路途经,高断面的客流较多但满载率却不高,运能没有充分利用,尤其是低谷时段运能空放,产生运能浪费;而在一些开发区、居住区新建初期,公交线路行车间距较长,乘客等候时间较长,市民建议最多的就是希望缩短行车间距。
为了提高服务供应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浦东公交从去年9月起,在高、低客流特征明显的线路上尝试“混搭营运”——人多车大,人少车小,早晚高峰时段还能灵活抽调部分车辆投放线路,及时疏运客流。结果,13条试点线路运能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
半年下来的实践效果表明,这些试点“混搭营运”的公交线路效率大大提高。一是发车间隔普遍有所缩短,减少了乘客的等候时间。其次由于早晚高峰时段班次的增加、间距缩短,提高了早晚高峰时段的供应能力,如791路沿线的五莲路东陆路、五莲路利津路、八佰伴等主要站点的滞客现象已基本消除。
另外,线路的折旧、油耗、维修等综合成本明显下降,同等情况下,一辆中巴与一辆普通车相比,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6升,一辆公交车一天平均行驶200公里可省12升,13条线路能耗大幅降低。
“混搭营运”的成功试点,使浦东公交尝到了创新转型的甜头。浦东公交公司总经理王国军向记者透露,下阶段将根据浦东地区市民出行早高峰“浦东至浦西”、晚高峰“浦西至浦东”单向客流明显的特性,用调度形式的多样化加快车辆的周转,加密高客流单向发车频次,回程客流小就放大站车、区间车,来进一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