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采访
揭秘历史
《国家命运》由总装备部创作室专业作家陶纯、陈怀国历时三年创作,是上海文艺出版社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建军85周年的重点献礼图书。该书采用大量翔实的独家史料,披露了“两弹一星”研制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全景式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审时度势,实施“两弹一星”工程的艰辛,细致描写了以聂荣臻、钱学森等为代表的国防科技战线领导人与科学家群体感人至深的故事。评论家贺绍俊说:“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周密的采访,获取了更多的不为人知的事实,在叙述中表达了他们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最全面、最贴切的诠释。”贺绍俊举例说,书中写到了1964年周总理主持召开的一次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极秘密会议的情景,张爱萍中途要提前离会,周总理叫住他,要他翻翻口袋,将所有能记东西的纸都掏出来,“为了防止泄密,总理让一个上将掏口袋,今天人们读到这个细节一定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必须要这样做,因为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国家机密’。”
英雄群像 生动感人
《国家命运》在30多万字的并不太长的篇幅里,从国家领导人到领衔的科学家,再到为“两弹一星”加工零件的普通职工,写到了数百位有名有姓的人物。聂力中将在发言中提到,曾有一本《“两弹一星”功勋传》记录了23位杰出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但实际上这个英雄群体的数量是“23”的几何级数,成千上万名具有奉献精神的人默默地站在荣誉背后。
与会嘉宾还指出,《国家命运》虽然写了大量的人物,大量的细节,但细而不碎,因为有一个向心力将这些细节凝聚到了一起,这个向心力就是“两弹一星”精神。“《国家命运》揭示了不少‘两弹一星’过程中的秘密,但它更大的揭秘是在精神层面,它明确告诉人们,‘两弹一星’精神是怎样铸造成功的。”
驻京记者 孙佳音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