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吴江直指“乐居”
从苏州城驱车往南约20分钟进入吴江,烟波浩淼的太湖一下子跃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吴江地处苏州之南,太湖之滨,连接上海、浙江,京杭大运河流经境内,素有“吴头越尾”之称,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后梁建县之后,“江南佳胜”同里、“百川之宗”松陵、“丝绸重镇”盛泽等地早已名闻遐迩。吴江的平望、黎里、汾湖、松陵、桃源等古镇,因为有着范蠡、张翰、计成、孙云球、徐达源、柳亚子、王锡阐、张慰慈、费孝通等文化名人的记忆,使这些地方具有了深沉的内涵和历史遗存。
尘封的岁月已翩然远去,一个崭新的吴江正站在历史的潮头,向着“宜居、利居、乐居”迈开大步。
“3年前我们就提出建设‘乐居吴江’的发展理念,所追求的是既适宜居住,又有利于创业者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正是现代化要求的时代内涵。”苏州市副市长、吴江市委书记徐明告诉记者,今年吴江确定了全面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目标,通过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形成了6大类42项乐居指数,力争把吴江建设成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乐居现代城市。而这一宏伟目标,让今天所有有着“乐居吴江”绮丽梦想的人欣喜不已。
原有产业“就地接龙”
在吴江市发改委主任钱俊看来,“乐居吴江”的本质追求的是转型发展。只有抢占了经济发展的高度,才能为美好的乐居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吴江的化纤丝和光纤丝产业是全市工业的大头,在一般人眼中这“两根丝”算不上高端产业。但吴江的民营企业就是抓住了转型发展良机,凭借科技创新之手硬是在“两根丝”上做出了国际顶尖水平。从传统产业实现向高端产业跃升的背后,是吴江专利授权量在江苏省县级市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20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连串的“创新数据”。
“走产业更新之路不必另起炉灶,原有产业基础上就能‘就地接龙’。”吴江市委常委、吴江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盛红明介绍说,近年来开发区内电子代工企业通过“深耕战略”,向电子产业新兴领域进军,拉出了一条全新的LED产业链。目前有近20家企业建立瞄准LED产业的各级研发机构,研究与开发投入比例超过营业额的4%,有望成为吴江新一个千亿能级产业。
此外,吴江布局振兴的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四个新兴产业也正加快实现能级提升,为“乐居吴江”注入发展活力。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翻开2011年吴江市委的工作报告,“综合实力”、“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志在富民”、“创先争优”五大关键词跃然纸上,而这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指向“民生幸福”。对于吴江决策者来说,城市经济的发展成果如果不能惠及所有的吴江人民,提升吴江人民的幸福指数,那是他们工作的失败。
深谙此道的吴江决策者将增加居民收入、提供社会保障等便民利民举措作为“乐居吴江”的重要内容。仅去年吴江就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确保吴江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加大城乡居民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逐年增长机制;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600元;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让吴江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增进民生福祉一直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紧围绕富民惠民利民,才能将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吴江市委书记徐明的一席话让人们深感做一个吴江人是幸福的、自豪的。也正是秉持着“乐居吴江”的理念,才使得“水乡泽国”的吴江真正成为乐居的天堂。本报记者梅璎迪通讯员顾涌吴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