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大新景貌”候选项目介绍(下)
金志刚
  五年来,上海的城市面貌和社会风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里展示的,既有体现城市形态变化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新景观,更有体现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的人文新风貌,它们展示了由内而外的上海城市新变化,深层次地反映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独特的魅力和气派。以下是“十大新景新貌”候选项目介绍(下)(排名不分先后)——

  “绿宝石”扮靓都市

  ——大型园林相继建成

  五年来,上海加大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着力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提高城区绿化率的同时,积极拓展着“绿色上海”新空间。炮台湾湿地公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顾村公园、辰山植物园等一座座市郊大型园林相继建成,成为上海市民休闲生活的新乐园,又恰似一颗颗耀眼的“绿宝石”点缀在上海地图之上,成为“生态上海”的一张张新名片。

  心中的彩虹

  ——志愿者风采遍申城

  翻开丰富多彩的上海志愿者活动画卷,探看纵横交错的申城志愿者组织网络,分明感到,近年来志愿者已在上海蔚然成风:2010年上海世博志愿者的灿烂笑容和热情服务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浦东的“爱心妈妈”们积极参与爱心赈灾、文明劝导、关爱孤老等各项公益活动,松江“百姓义工”、宝山“为脑瘫儿童送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百余万注册志愿者同样在用行动诠释着“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参加志愿者服务成为上海市民的新时尚,“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在上海各个领域闪耀着光辉。

  七星耀申城

  ——郊区新城体系基本建成

  近年来,上海郊区各个新城不断加大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各自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成果喜人、各显“风流”。嘉定新城突出汽车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化特点,建设“汽车之都”;松江新城发挥高校人才集聚、人文底蕴深厚、综合交通便利等,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奉贤南桥新城注重产城融合和社区“低碳、生态、智慧、宜居”多功能导向,努力实现滨海宜居之城;青浦新城以“八纵六横”主要路网为基础框架,形成以“三轴、六片、四心”主要结构的“绿色水城”;金山新城凸显低碳、生态、港口、体育、海派、旅游六大特征;浦东南汇新城通过实施“人类全景健康计划”,迈向“世界健康之都”目标;崇明城桥新城是崇明三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上门户,规划建设成田园式亲水宜居城市。七大新城恰似七颗“明星”环绕申城,闪耀着上海郊区的美好未来。

  文明得分:88.8

  ——交出城市文明满意答卷

  2008年以迎世博600天为契机,上海启动了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对整个城区的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进行综合性定期测评。平均十次上海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得分为88.8分,17个区县的总体测评全部进入绿色,体现了上海城市文明程度保持在了较高和较稳定的水平上。全面开展文明出行活动,市民交通文明素质显著提高。138万市民从“学礼仪”到“行礼仪”,将文明礼仪落实到日常公共行为之中。至2011年,上海已有两个“全国文明城区”,两个“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区,23个“全国文明村镇”,92个“全国文明单位”。201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制度,3000多家文明单位积极响应……申城文明再显新貌。

  百年上海新风韵

  ——历史建筑传承海派文化

  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建筑多元并存,百多年间,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见证着海派文化的历史变迁。近年来,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上海更加注重挖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外滩源、武康路、思南公馆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重新修缮焕发新韵,不仅妆点了城市,更传承发展了海派文化,形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新空间。

  革命圣地添新彩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崭新亮相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革命历史资源丰富。五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新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歌纪念广场、钱学森图书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修新建,设施更加完善,内容更加精彩,展示手段更加丰富,教育功能更加突出,为上海——中国第一个革命圣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土、改革开放的前沿,增添了新的风采和神韵。

  五光十色新农村

  ——上海特色村镇建设方兴未艾

  近五年,上海村镇建设兼重美化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一批特色村镇闪耀异彩。嘉定马陆葡萄艺术村依托葡萄文化产业支撑,将特色农产品种植与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农家乐体验等有效衔接。奉贤潘垫村有千亩优质粮食、千亩上海蜜梨、千亩无公害蔬菜和千亩健康水产养殖四大基地,2010年4月被评为“中国特色村”。金山枫泾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2010年“枫泾寻画”荣膺沪上“新八景”。青浦朱家角新市镇秉承新老镇区自然与人文、硬件与软性和谐开发理念,2008年成功创建华东首个“国家宜居城市”,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园城市”小城镇。同时,更大范围的村镇建设改造工程注重拓展工作内涵和外延,改造后的村庄实现了水清、岸洁、宅净、路平、桥安的目标,呈现了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特色。

  欢乐在基层

  ——群众文化红红火火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排名,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人均指数和享受指数双双名列第一。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里,专业文艺活动繁荣昌盛,群众文化活动同样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在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数百个公共文化广场、数千个居民小区、全市各大校园、各个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开展着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尽情欢歌乐舞,呈现出一片和谐快乐的新景象。

  “雷锋”在这里

  ——南京路上“学雷锋”活动谱新曲

  从1982年3月第一个文明礼貌月至今,“学雷锋,为民服务”的旗帜在南京路上已飘扬了30年。近五年,南京路“学雷锋”活动更是与时俱进,各行各业志愿者在参与为民服务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学雷锋”内涵,实现了“四大深化发展”:即由上街“摆摊头”发展为岗位学雷锋、由“一条街”服务发展为社会各方联动、由传统式服务发展为多样化服务、由单纯的志愿服务发展为系统的创先争优。学雷锋活动在南京路上深扎根、结硕果,“中华第一街”不仅是全国闻名的商业街,更是上海人民心中便民服务的“雷锋街”。

  海上升明月

  ——国际大都市里的“中国结”

  端午节“中国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中秋节“海上生明月中华家国情”赏月诵读等活动,是上海市民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缩影。近年来,市民群众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都会举行“迎春送福”、“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彩粽飘香”、“九九重阳、九九关爱”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民俗活动来庆祝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扬、开发等也获极大推动,新局频创。浓郁的中国情结,已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独特的人文景观。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职场方圆
“十大新景貌”候选项目介绍(下)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3“十大新景貌”候选项目介绍(下) 2012-04-10 2 2012年04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