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典音乐,从星期广播音乐会开始”。每当剧场喇叭里传出那句带有磁性穿透力的男中音时,两周一期的星广会(星期广播音乐会简称)便正式拉开帷幕。星广会自1982年1月24日登场亮相上海音乐厅后,至今已成为上海媒体优秀品牌。三十年间,星广会巅峰有之,停办有之,复出有之,始终不变的是“低票价、普及型、高品质”定位。
本人算不上星广会忠实观众,做不到期期必到。不过肯定是个老听众,因为我珍藏一套由星广会赠送的1983年年历片。
该年历片一套4张,圆形,直径6厘米。年历片正面为星广会会徽;反面涂4种颜色分别代表一年的4个季度,并注明是“星期广播音乐会赠”。年历片顶端打一小孔,穿上4种颜色丝线,可作书签。4张年历片外套一个白袋子。白袋子上也印有“星期广播音乐会赠”字样。
大概年份久了,所以已经记不清究竟是如何得到这套年历片的?好像是收听电台转播星广会,我回答问题正确后奖来的。星广会曲目演出过半,现场主持人会为观众和收音机旁的听众出一道问答题,该特色属于星广会保留节目。如今星广会上回答问题正确的观众或听众有可能获得的奖品是下两期星广会的门票。这个奖我也荣幸得到过。
我肚子里那点浅薄的古典音乐墨水,大半来自于星广会的灌输。虽然我赴现场的机会有限,但却给我留下不少难忘印象:在纪念《怀旧金曲》一千期专场,全场1122个位子座无虚席,观众们再次聆听了该节目第一任主持人张培的天籁之声,唏嘘不已;有一次坐在一位音乐老师旁边,他为我义务讲解了许多关于指挥以及合唱方面的常识,受益匪浅;有一场是童声合唱。我发现一位母亲领着孩子在音乐厅门口焦急地等退票(她手中只有一张票子),当时又几乎没什么富余的票子。我便慷慨地将自己的票子退给她,成人之美;好几回坐票早已售完,只有立票。我就买了立票“站”着看完整场演出……
岁月如歌。星广会三十而立。而我的那套星广会年历片几乎与星广会同步(1983年的年历片必定是1982年四季度印发的),见证了其成长过程。再过二十年,这套年历片是否可以被当作文物陈列在上海音乐厅的走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