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深交所公布了实施IPO新政后的一些数据,颇能透视出一些市场动向:第一,网下申购的机构大增。改革后平均每只股票获得118家配售对象的报价,较改革前的70家提高了69%;每家配售对象的平均报价申购数量增至650万股,较改革前的378万股增加了72%;第二,新股发行价大降。改革后发行市盈率平均为30.61倍,仅高于行业市盈率的4.23%,显著低于改革前的22.56%;改革后每只新股平均超募资金为1.34亿元,较改革前的2.17亿元下降了38%;第三,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大增,一个多月来,破发已经超过了50%;第四,改革后上市的12只新股,网下配售机构首日卖出比例平均为52.41%,首日后10个交易日内卖出比例为10.67%,合计卖出比例63.08%,由此可见,机构成了新股套现投机的主力军。
上述数据是深交所统计到上周的数据,还不包括本周的新股上市,本周新股上市更惨,周二上市5个新股,4个破发。短短一个多月,实施IPO新政之后新股破发反而增加,其结果是大量欲想在新股申购上快速套现的机构,却陷入了泥潭,要么上市就割肉,要么死扛,问题是后面的新股还在接踵而来,死扛也不是个办法。新股之所以弄成了如此尴尬的局面,主要原因还是改变申购方法之后,市场的持股结构发生了变化,原先的方法,新股上市之时,筹码都500股、1000股散见于中小投资者手中,由于机构要三个月后上市,市场抛压很小,所以一级市场上就云集着炒新股的各路游资,这个对手盘力量巨大,当年148元发行的股票、135倍发行市盈率的高价发行,对手盘都乐意冲进去,由于筹码分布很散,抛压也不集中,新股上市就相对活跃。
现在改革之后,上市首日抛压的都是一个账户中有几十万、几百万股的机构,他们都急着套现,这种架势就吓退了对手盘,有钱的人不会去当傻瓜,让对手在几天之内就赚得罐满钵溢,而自己拿进的筹码扔给谁呀,再加上炒新股今年来一直被管理层界定为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那么,社会游资惹不起但还躲得起,大家就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对手盘。大家不炒,新股上市就没了支撑,这就是中国股市当年148元发的股票有人炒,现在14元发行的股票还跌进发行价的主要原因。如果这样下去,新股有可能被边缘化,市场是规范了,但大家不玩了,也玩不下去了,那规范谁去啊?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