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商隐的一生和令狐家族瓜葛很深。令狐楚是唐代重要的政治家和骈文大家。他是少年李商隐的伯乐。可惜李商隐也就是一个诗人,到底也只是令狐楚诗文方面的知己。这对知己也是旷世少有。即使经历了许多年的不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令狐楚还是请来了李商隐,让他代写了自己的政治遗书。由此可见,令狐楚深深感佩李商隐文字的力量,也因为有这个知己而内心很快乐。这篇骈文被收在《全唐文》,题为《代彭阳公遗表》。
李商隐有首《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写在他三十一岁那年,在洛阳养病。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出任右司郎中,感念旧情,去信问候。李商隐用这首诗作答。应该说李商隐见信的心情很悲伤。人间的情谊原本是会出现意外的,可李商隐为此付出了毕生的代价。在这首诗里李商隐以高贵的诗人品性,用蕴藉、委婉的感叹,恳切地说出自己的悲伤:两人一在长安、一在洛阳,很久不见了,不想收到了像古时候一双鲤鱼传书一样珍贵的信。不必再问当年一起舞文弄墨的李商隐,他现在就像病倒在汉武帝墓边的司马相如了。全诗没有说悲,可悲情字里行间都含着。历来说诗可以一唱三叹。这首诗真是一唱三叹了。第二句原本该是第一句,是一唱,其余三句就是三叹了。
历来评家多以为李商隐一生的悲情,是因为做了“牛李党争”的牺牲。李商隐娶了李党的王茂元之女为妻。而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属于牛党。由此牛李双方都视他为异己。其实这话可以商榷。重要的问题是:李商隐牺牲了什么?如果说是宦途的前程,那么又要问:李商隐具不具备政治家的潜质?显而易见,他不具备。如果李商隐具备,那么在和令狐楚结识之初,就会显现出来,就不可能只是令狐楚诗文方面的知己。
由此可说,李商隐并没有因为婚姻失去他的未来。反而是李商隐因为婚姻获得了爱情。爱情对一个诗人来说,远比他陌生的所谓前程要紧得多,何况是对一个注定要把自己的诗写进历史的大诗人来说。
李商隐的那首著名的《夜雨寄北》,就沉浸在爱情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是李商隐寄给妻子王氏的,在他三十五岁那年秋天,游巴蜀时候。所以有题为《夜雨寄内》。这首诗美得出奇,是一种时空交错的美丽。两个“巴山夜雨”,前一个是当下亲眼所见的,后一个是将来可以想见的。第一句是说当下不可预见将来,第三句又说将来是可以期待的。全诗的意象“巴山夜雨”,回还往复,其实是情分的悱恻辗转。剪烛是伉俪之间的情致,给全诗开一个生面,也说出自己对家的迢迢念想。人的生命和情分都是由往事确立的。因此,把自己的往事留给自己、交给对方,是人生最大的事情。李商隐感觉到“巴山夜雨”这情景,注定不能忘记。他写在了诗里,写给了自己的亲爱,他是在做一件人生的大事。而这,其实也就是这首诗永远让人喜欢的原因。
总之,可以说,李商隐的人生悲情,不是来自前程的失落,而是他与生俱来的人文悲情和诗赋悲情。没有悲情的诗人,注定不是大诗人。而这种悲情并非来自后世,来自他所遭际的尘网,而是他天生具有的。
二
李商隐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一个诗人,而这并不妨碍他关心国是。这样的人关心国是,自然和政治家不一样。他只是从公道和天理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譬如他写的七古《韩碑》。宪宗元和十二年,名将李愬雪夜突入蔡州,结束了中唐五十年的淮西割据。次年,行军司马韩愈奉诏作“平淮西碑”。韩碑对招讨淮西叛镇的统帅、宰相裴度的赞美,胜于李愬。李愬妻子进宫陈诉碑文不实。作为政治家的宪宗,权衡之后,诏令磨去韩碑,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勒石。可诗人李商隐是赞同韩碑的。他特意用韩愈体,从“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起始,写了《韩碑》。在诗中再现了当初宪宗称裴度功勋第一,和命韩愈作碑文的廷对情景。诗中还特地说到“句奇语重喻者少”,意思是:韩碑的论断少人理解,还有韩碑的文字欣赏的人也不多。平淮西碑到了宋代,陈珦令人磨去段作,仍立韩碑。这种改变自然与李商隐无关,只是说明历史总要在沉淀之后,才有可能倾向诗人,而不是政治家。
李商隐的那首《贾生》也一样: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在未央宫前的正室,召见原先被贬的贾谊。一代明君和大思想家,因为是在祭祀后的谈话,很自然就谈到了鬼神的事。谁知贾谊的才气大出汉文帝的预料。谈到了半夜,汉文帝听得出神,不觉双膝移向贾谊。这是屈尊的举动,说明这一刻双方都进入了忘情的境界。李商隐的诗,让读它的人,看到了这忘情的境界。末一句李商隐说“不问苍生”,可能原意不是讽喻,而只是调侃。汉文帝怎么就不可以问问鬼神?贾谊也未必要时刻谈他的《过秦论》吧。不过,李商隐把一张弓挂在了墙上,人家在酒杯里是很容易见到蛇影的。这就是李商隐咏史诗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仅仅来自一个诗人,而不是政治家。
三
既然李商隐是个诗人,他对生命本体的思量,必然是挥之不去的。
他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说了嫦娥奔月,结论却出人意外:嫦娥应该后悔,因为呆在天上太孤单了。李商隐认为,女子应该无时不在亲爱里。
还有《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黄昏,还有就是生命迟暮。前一联,他的原意是说来到乐游原,心情有些难过。可下笔之际,他把上句和下句移位了,把难过的意思“向晚意不适”放到了上句。因为,这诗写的就是心里的难过。下句呢,无足轻重,只是说难过发生的地点。
李商隐最美的关于生命的诗是《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生命的珍贵和活跃,是以必然的不长久为代价的。生命的来龙去脉,又是生命本身难以知道的。由此可知,生命的底色注定悲伤。这首诗说的就是人的生命的终极悲伤。周穆王去瑶池见西王母。临别的时候,西王母说“将子毋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应允三年后再来。黄竹是周穆王归途中经过的地方。在那里碰到风雪天,周穆王为当地受冻的人们,写诗三章。周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马,相传可以日行三万里,可怜他还是没能再到瑶池。西王母永远快乐,黄竹冻人永远悲伤。西王母的快乐是人所祈求的,而黄竹冻人的悲伤是人所经受的。诗里“何事”二字,不止是“周穆王已死”的委婉说法,还该是有关生命结局的真正设问。这首诗写得真的很美。能把人的悲伤写得这么温文敦厚,这个人自然可以称他为诗人了。
四
李商隐美名和他的七律“无题”诗不可分离。把诗题直白地称之为“无题”,李商隐是第一人。与其说它是出自匠心独具,还不如说是因为无从说起而无奈得之。
试说李商隐六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倘使诗只是一段思维的实录,题目也就不是必要的东西了。这首诗就是“走马兰台”那会儿的思维片段。逢场作戏,从昨夜的事儿说起。那星辰,那月儿,还有和画楼、桂堂差不离的地方,有个女子,说话还很投缘。这些就是前四句,李商隐说着自己的流连。后四句呢?是说流连中的溃退。欢场的游戏肤浅、热闹,也很灿烂,一夜就那么消受了,又一个日夜的轮回开始了。这首诗里最美的是第二联。没在你身边,心是和你相连的。这一联饱含情分,历来被读成了心里话。可在这首诗里,这一联的本义,可能只是:不是比翼双飞的那一位,说话竟然很投缘。诗就是这样,形象永远大于思维,何况是李商隐的诗,自然是会美意延年了。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是写一种等待,等待一份可能已经丢失了的恋情。人走得无影踪了,说是要回来的承诺,看来已是空话。今晚剩下我一个人,和着月光,听得钟敲五更。刚才梦里,是远别那时候的情景,我同样哭了,可梦也去了。梦和你一样,哭不回来。想写给你一些话,可墨还没磨浓。能再相见吗?金绣被,芙蓉帐,还有红烛和麝香。我已经知道那里离我很远了,甚至相信那里比我知道的更遥远。这首诗也是四句一流转。第一句的美,和它的字面一样,不知何处来何处去。第二句,也只有李商隐能说出来。不相关的地方捡来个去处,竟把前一句稳稳当当托住了。第二联又是好句子。远别的梦、催成的书,结果是啼难唤、墨未浓。尤其是墨未浓,梦一样的眼光,提醒人家,这书到底是未催成。后四句是真真切切的梦想,对缥缥缈缈的现实。李商隐的绝妙本事,又存一例。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很明白是意识流了。也因此,这首诗历来费解。这首诗的四联,甚至是各不粘连,是诗律上的粘连,诗意上的不粘连。第一联是景色,很自然的景色。细雨和有声响的东风,荷塘和殷殷雷声。这景色,是一个人突出人烟的去处。是李商隐这一段思维开始的地方。第二联,是意象。怀香启锁和牵丝汲井,不像是同类的活,只是同类的意象。这意象,字面是再难的事也有机会做到。第三联,是典故。两个两情相悦、云里雾里的典故。末一联,是说理了。是说人也就是花草了。也透露了第二联内里的意思,是许多事原本就很难做,做不好。这个世界上,平常的人,往往很勇敢。而出众的人,总是很怯懦,尤其在他一个人流落水天之间的时候。譬如李商隐,譬如这首诗。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首诗写女子情思。也是四句一流转。前四句是写幽会。“扇裁月魄”是古诗“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的意思。“语未通”是说分别的时候,没有后约。后四句是说寂寥的心情,说时时等待着他,像西南风那样归来。有说这首诗别有深意,怕未必。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诗写女子对情爱的渴望。前四句是说一个青春女子,在独自一人的清宵。后四句是女子的心绪。第三联,不像李商隐写的,文字、意象都欠美感。很像是对男女欢愉的想象。末一联说,相思其实是一种渴望。清代何焯说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自伤不遇的“直露”者。“直露”二字是对的。也因此,这首诗明显不是李商隐的佳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写一种思念。第一联,上一句是穿透所有人心的实在话,因为通透,所以是诗。就像水墨,因为好,就有了五色,对人心来说,是五味。下句是说出现这个想法的时节和景色。让这水墨有了着落,有了拖累和质感。第二联又是旷世好句,两个生命过程,两个意象,“丝”是“思”的意思,还有一个是“泪”,想到了春蚕和蜡炬,是李商隐的慧眼和慧心。律诗第二联,性命攸关,如果第二联束手了,往下就一筹莫展。像李商隐这样四句一流转的做法,第二联同样紧要。李商隐总是在这儿放出胜负手,又总是光前裕后。后两联又是一流转。末句,前人说是希望对方有信息送来。恐怕未必。前句有“此去”字样,应该还是由此及彼,是说自己想去探望,想象青鸟会殷勤引导。
五
李商隐那首可能是最著名的七律《锦瑟》,似应归在“无题”诗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以开头的“锦瑟”二字为题。“锦瑟”二字,是李商隐诗思的开端,放在了开头,是这首诗前行的起点,也是这首诗生来的宿命。用来做题目,应该是这首诗的诗心规定了的。看起来很现代,其实很古朴。这首诗写什么呢?写虚幻的生命,带来的不虚幻的心怯和胆寒。中两联,四个意象,只是“色”、“空”二字,末一联看似一言说破,其实是变本加厉。第一联上句是全诗总要。锦瑟二十五弦,怎么看上去有五十弦呢?是因为琴码,把二十五弦折成了五十弦?这情状,让人隐隐心折,很痛。这锦瑟弹出的音色,就像悲伤的人的思念,美得难以经受。
唐代写诗人中,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出了尘情绵邈的“无题”诗的李商隐该怎样称呼呢?我以为应该是:诗人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