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崎享认为,中国从历史角度阐释了早在14世纪其军事影响力就到达钓鱼岛一带的史实。日本人也许难以接受,但却必须认识到:钓鱼岛并非日本“固有领土”,而是“争议之地”。
孙崎享认为,1972年,周恩来与田中角荣都认同“求同存异”;1978年,邓小平也表示,可以把我们这代人没能解决的问题留给下一代解决。这些表态都是出于搁置各种争议、优先建立友好关系的考量。
孙崎享认为,保持“搁置”状态对日本有利。遗憾的是,无论日本政治家还是国民都坚信,只有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才是正确选择。一味取悦舆论的外交,必将损害国家利益。日本强硬,中国也不得不强硬,如果发展成军事冲突,那么中国具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结局必将是日本完败。
他认为,从国际社会角度来看,日本的主张也得不到认可。化解领土纠纷而不是激化纠纷,已成为国际社会常识。如果以日本的伦理挑衅中国,那日本将遭到国际社会孤立。所以,日本的政治家和国民都应理性地认识“搁置”争议的好处,这并不是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