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批评之后
晏秋秋
  晏秋秋

  被媒体批评,难免不爽。不爽之后,反应各异。写批评报道的种种“待遇”,常让人摇头感叹。

  跑体育新闻,常听到的是“封杀”,上海话叫“关脱”。有的足球俱乐部,有的新闻发言人,动辄说出这话。记得有一次写完批评报道,第二天就有人传话,“以后不要来采访训练了”。“禁令”持续3天,自动取消。

  还有的体育采访对象,总是口气很大,动不动“找你们领导”。有一次,大概是真找了,提出的建议居然是,“取消记者资格,最好让他去做校对”。校对并不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况且,领导们都认事实,批评对了,什么事都没有。

  对批评报道,反应最大的,应该是房地产企业。有时采访完,还没开始写稿,就有电话来了。沪上一名房地产记者,陪朋友去看房,在售楼处晃了一圈。结果被认出,回到家里就接到电话:“听说你瞄准XX了……”

  该批评的,必须批评。房地产企业的“杀手锏”之一,是不登广告。一次某公司要求,由报社写批评报道的记者,到场参加该企业活动,并发一篇正面报道。否则就撤下几十万元的广告。结果?广告当然败给新闻。

  文明施工测评,因为要排“倒数工地”,几乎每一篇都是批评报道。

  大约半年前,批评一个工地,对方投诉给政府有关部门,言之凿凿地说:“晏秋秋这个女记者,要我们出5万元摆平,否则继续批评。”可怜,我只是名字比较女性化而已。

  前不久,类似的事情又来了。不同的是,这次工地方号称,接到两个电话,每个电话索要数千元钱,还表示“可以通过其他报纸挽回影响”。

  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些工地,不花工夫整改,不去处理市民投诉。搞这些花样,干什么?据我观察,这样的工地,基本上都有“被迫害妄想”,以为既无过节而大动干戈,必有猫腻。其实,施工扰民过甚,周边民怨沸腾,就该批评。

  批评报道不会因为被批评者的态度,而发生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哈尔滨塌桥真相不应“躲猫猫”
批评之后
服务窗口便民不仅需延长时间
媒体视点
硕鼠美容
一年不违法抽奖赢汽车?
让座是一种道德自律还是必然义务
新民晚报评论A04批评之后 2012-08-27 2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