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我很伤自尊心
深圳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三年级一班的3名学生25日被老师在脸上、手上等部位盖上了蓝色的印章。一名被盖章的学生27日对记者说,“大家都知道蓝色代表不听话,表现差,很多同学都在笑我,我很伤自尊心。”这名学生称,他曾要求老师将印章盖在手上,不像脸上那么明显,但遭到老师的拒绝。老师还要求他,只有回家才能擦掉。
据涉事郭姓老师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上芬小学推行“海燕争星”主题教育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专门的本子用来盖上特定的印章。专心听讲等表现优异的盖上红色印章以示奖励;违纪等表现不好的盖上蓝色印章以示惩罚。集齐一定数量的红色印章后,可以获得校长在全校颁发的荣誉奖章,并可填写一张“心愿卡”由老师或家长帮助实现。
郭老师说,考虑到印章盖在本子上无法消去,她就想到盖在学生身上奖惩分明,特别是督促表现不佳的学生努力表现,争取少得蓝章,多得红章。事后她已认识到这一做法欠考虑,已改正并向学生道歉。
“蓝印章”事件引发舆论质疑,有网民指出,盖在孩子脸上的印章,会成为烙在孩子心底的疤痕,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学校郭老师是好心办坏事
上芬小学副校长李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印章”用于学校开展的“海燕争星”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争优上进。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一般会慎用“蓝印章”,身上盖蓝章是个别案例,蓝章通常都会盖在本子上,郭老师是“好心办坏事”。
李裕告诉记者,此次事件发生后,学校已经召开会议对所有老师进行教育,规范老师行为。校方已向几名学生的家长致歉,今后不会再发生在学生身上盖章的情况。
记者获悉,事发后学校决定让当事教师休假,所教授课程暂由其他老师代教。
专家“刺字式”教育是功利使然
儿童心理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中心主任邹小兵说,有些孩子自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症结往往在于其家庭环境或心理因素,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症结,却给孩子“贴标签”,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理伤害。邹小兵认为,不是每个孩子的专长都是“考高分”,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其他专长并合理引导,以鼓励为主,即便是批评也不能武断和粗暴。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陕西西安未央区一所小学给所谓的“差生”佩戴“绿领巾”,引发社会各界强烈质疑。今年2月,江西吉安市一所小学要求学生上交“不听话押金”,又引起舆论哗然。
不少专家提出,“刺字式”教育之所以层出不穷,是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观念使然。只有当学校和教师真正放下“唯分数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这些歧视性、侮辱性的“软暴力”才会从校园消失。
新华社记者 吴俊 张远(据新华社深圳9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