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郑州“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发展 不能忘记激活历史
——郑州“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黄伟明
■ 双连仓陶房 汉代 焦作市出土
■ 兽形觥盖首 西周 一九八六年信阳市浉河港出土
■ “匍”雁形铜盉 西周 1988年平顶山市应国墓地M50出土
■ 环绕式神兽镜 三国
■ 河南博物院外观
■ 蹲姿灰陶狗 汉代 南阳市出土
■ 刻辞卜骨 商代后期 1973年安阳市殷墟小屯南地出土
■ 陶盉(酒器) 夏代 偃师市二里头出土
■ 白陶封口盉 夏代 一九九一年伊川县南寨出土
■ 黑陶壶形盉(酒器) 夏代 一九九一年伊川县南寨出土
  ◆ 本报记者 黄伟明 文/摄

  西有西安,东有洛阳,陕西与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两大宝库,值得我看、值得我思的东西有很多。在郑州,当我们一行下了车,站立在河南博物院前时,扑面而来的是微微有些闷热和夹着细微尘土的空气,阳光隔着厚重的云层照下来,使得博物院外观显得有些灰蒙蒙。想到来时路上看到的地铁工程,以及三不五时见到的在建高层,顿觉“情有可原”。不过当我走进馆内,沉寂千年的大量出土文物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无论看多少次,心中对古代文明高超绝妙的艺术工艺的崇敬之情仍是丝毫不减。

  【古而不“静” 如何复活力】

  无论是否懂艺术、爱艺术,走进这里,谁都会驻足停留,谁都会不禁感叹,五千年来的中原文明真是博大精深,在没有工业、没有信息化的时代,单靠手工就能创造出如此花样繁多、色彩缤纷的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实在是惊人。我一边欣赏着一边在思索,这些宝藏大多数的岁月都在地下度过了,它们幸运地度过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躲开了无数盗墓贼的黑手,如今能再次与人相会实属不易,什么样的展览风格才能让它们不仅只是换个地方沉睡,而是真正恢复活力呢?

  我一直认为博物馆不应该给人“静”与“死”的感觉,无论是油画、雕塑这样“年轻”的展品,还是出土文物这些“老前辈”,其实它们都是十足的个性派,都有属于自己和所在城市的故事。河南博物院的馆藏真的很丰富,数量上达到了十四万件之多,每一件都很有观赏性。但我总觉得它们还在打盹,无法和我好好“交流”,让我多少感到有些无奈,多希望我不仅能在这里博过去的那些历史,更能读到现在的这个城市。

  【旧而不“死” 如何共发展】

  一说到河南,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必定是少林寺和古文物,能够有如此名声赫赫的城市名片实在是幸运。如何打出这张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牌,让更多人了解河南,喜爱河南,我认为这也是目前河南城市建设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诚然,对比位于城郊的殷墟,位于市中心的河南博物院情况要复杂得多,如何把握好尺度,能在“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同步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保持住自己的魅力和使命,可能会是河南博物院今后将要面临的主要难题。

  作为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拥有相当大的人口总量,这两年郑州的现代化发展更是相当快节奏。我不禁有些忧心,据说地下都是文物的这块宝地会不会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失去它独有的古味儿?希望这只是我个人的杞人忧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第5届秋令热线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国庆文化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5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专题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专题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9版:家居装潢
   第B20版:家居装潢
城市发展 不能忘记激活历史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9城市发展 不能忘记激活历史 2012-09-29 2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