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工业时代特征
上海当代艺术馆由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建而成,建筑本身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其高达165米的烟囱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十分适合以创新、创意为主题的当代艺术的展示与交流。筹建办副主任李旭告诉记者,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改建过程中,永久保留了4样标志性的工业遗迹,他们分别是展馆外部的标志性大烟囱、屋顶上张牙舞爪的四座黄色粉煤灰分离器、馆内的绿色内燃机和近20米高的行车。内燃机不能再燃烧,行车也拆了轨道,这些工业遗迹已经没有了发电厂时期的工业功用,成为了当代馆内的“永久性展品”。
昨天记者来到预展现场,几乎每一个展厅,每一条过道,都有艺术家忙碌的身影。拾级而上到五楼,露台的风景叫人沉醉。遥望远方,江对岸中华艺术宫和奔驰艺术中心让人亲切而自豪。
大型装置构思奇巧
装置艺术家黄永砯为本次双年展创作的装置作品《千手观音》高近20米,充分利用了当代馆的空间,观众在每个层面都能看到“千手”所持何物——电蚊拍、车牌、路标、动物标本、垃圾、刀剑、榔头、大力钳,甚至马桶刷……昨天这件规模浩大的作品仍旧在组装。李旭介绍,这件作品之前在德国展出时,限于空间只有50只手。这次在沪展出,成了名符其实的千手观音,这也是本届双年展里最庞大的参展作品,是达达主义和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意象的结合体。观音手中的1000件物品可被看做是当代物欲、索取和需求的图腾。
同样是大件艺术展品,切克·马可姆特里的《图腾汽车》外表是一辆正常的汽车,其实内部隐藏了近50台功能各异的机器。昨天,它在现场像变形金刚一样慢慢展开,缓缓升高,摆出各种不同的抽象造型,直至在近20米的高度充分展开,像一朵鲜花“全面绽放”。
名家作品风格独特
昨天下午,纽约概念艺术运动的始创者之一约瑟夫·库索斯正在二楼的展品旁单独调试机器。他的作品常探究哲学与语言,尤其是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他这次带来了两件作品。一件是在一堵黑墙上用黄色霓虹灯管复制达尔文的手稿,“没有人知道这些手稿画了什么,我是从剑桥大学的资料室里找来的图纸,达尔文当年画在了一本笔记本上。”这件作品引用了哲学家尼采的探讨艺术和科学的对立关系的语句。另外一件作品,是打算在当代馆启幕时,用灯光把波兰诗人维斯瓦娃·辛波斯卡(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句诗句映射在当代馆的大烟囱上,意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学而不思则罔”。
创意设计令人惊叹
运用现成品和废弃物创作作品是很多艺术家的手段。中国艺术家欧阳春创作了一根金属柱子,将玩具积木、老式打字机、拳击手套、玩具汽车、军绿色水桶、马鞍、18英寸彩电、鸿运扇等在上面一一穿过。这些物件浓缩了人们的记忆。
露西与乔治·奥塔则将从民间收集到的各种坛坛罐罐,包括塑料水桶和旧木船,做成净水器。展览开幕后,他们要用管子将黄浦江水引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楼上,经过他们的“设备”,水变成净水,供参观者饮用。
题为“重新发电”的本届上海双年展将延续至明年3月31日。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孙佳音 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