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古称西渚。因渡口在蒜山(云台山)北麓三国时叫蒜山渡,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六朝时,人们也将位于镇江城区以西的蒜山渡称为西津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它是我国著名古渡之一,历史上它具有重要军港、客运渡口、义渡码头、水上救生和驿道咽喉等功能。六朝以来在渡口逐渐形成了西津渡古街。宋熙宁元年(1608)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时即景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随着这首传唱千古而声誉显赫的诗作,西津渡也更加有名。
西津渡古街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处,整体风貌依旧,街巷空间布局完整。街道两旁,多为清末民初的两层骑楼式砖木结构建筑,楼上设飞檐式阳台,雕花窗栏,古街上可清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德安里”等题额老字号。
老街上还有英国领事馆旧址,是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建筑形制看,属“东印度式”建筑,是一组由五幢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勾白色灯草缝,钢质黑色瓦楞屋面。有券廊、拱券、圆形石立柱。现这里为镇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不同时代的文物3万余件套,如西周时的鸳鸯尊、春秋时的双螭首三轮铜盘、东吴时的青瓷罐等。 鲍安顺
小贴士:公交,上海火车至扬州,火车站坐17路和平路下步行,至西津渡,或直接打车到西津渡;自驾车,沪宁高速一扬溧高速一过润扬大桥东拐长江路,前行约7公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