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饱满 层次丰富
音乐会的上半场很短,只演出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和其中的唱段音乐《爱之死》,连在一起的演奏只有20分钟左右。音乐从遥远的深处飘出,蒂勒曼似乎并没有发挥他强壮的力量,只是双手轻柔地挥动,牵引着旋律形成清晰的线条向前伸展。前奏曲部分,萦绕在耳畔的音乐低沉阴郁地在波动,直到《爱之死》片段被引出后,乐队的声场才显得初成规模。这段音乐的情感容量十分饱满,蒂勒曼通过迟疑不定的处理,来表现游离、彷徨的情感复杂性。
广场转播 观者踊跃
走出温暖如春的大剧院,雨后的夜晚袭来秋的寒意。来到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却见两块大屏幕前被铁栏围起的观众席,足有九成的上座率。此时,下半场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已经奏响。在大剧院里,只能看到蒂勒曼的指挥背影。坐在广场上,看到镜头对着他的正面,沉浸在乐曲里的表情变化与肢体动作被特写画面放大,伴随着音乐倒是颇有音画感。一对中年夫妇在栏杆外站了很久,边看着大屏幕边说说笑笑。记者在一旁搭腔,男士是在百货公司搞行政管理的,他说看过蒂勒曼五年前在上海音乐厅指挥慕尼黑爱乐的音乐会,“那次可以说是激情四射,所以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听说他又来了,特地去大剧院买票,可是低价票早就卖光了,2280元的票是买不起的。前几天从晚报新闻里看到世纪广场有转播,我们也没有弄到票。不过,站在这里也是一种欣赏。”
免费感受 精彩实况
世纪广场的音响效果,低频含糊不清,高频严重失真,当然无法与大剧院内听现场的质量相比。不过,大多数观众显得兴致勃勃,因为安安静静地听,旋律的层次还是相当清晰的。毕竟是同步直播,能免费感受到德国老牌乐团的精彩实况,十分值得。一会儿,天空飘洒雨丝,观众席里顿时绽开伞花朵朵,工作人员又赶紧送上雨披,让大家一阵感动。幸亏雨不大,只是有点冷,所以,有的观众干脆穿上雨披用来御寒。几十米外的南京东路上,有人摆起了游动卡拉OK自娱自乐,这边是布鲁克纳的音乐,那边是《沙家浜》的“智斗”唱段,交织在一起,颇有阿庆嫂与古典乐“华山论剑”的意趣。还好,卡拉OK的功率不大,进到观众席里,就只成几点杂音淹没在德累斯顿管弦乐团的庞大声场中了。
数千观众 分享盛事
也有观众陆续离座,主办方干脆把栏杆放开一个入口,不用门票也能入场。看到那对中年夫妻终于也坐进了马上变得几乎满座的观众席,突然有一种欣慰涌上记者心头。有人约略统计后说:“这次广场直播音乐会有近千个座位,但是,观众约有三千人次。”其实,观众人次岂止这个数字,栏杆外这里一群那里一群,来来往往的游客驻足观看,不计其数的人分享到了音乐会的盛况。一名始终在大屏幕下像卓别林一样模仿着蒂勒曼指挥动作的流浪者,也兴奋地手舞足蹈了将近两个小时。
学生乐团 表演动人
上海大剧院内的音乐盛宴结束了,主办方又在世纪广场上呈上一道“风味小菜”:黄浦区大同中学的学生交响乐团登台了。这时,已是晚上九点半。学生们第二天还要上课,但是,为了让观众等候正在从上海大剧院赶来的乐团演奏家们,他们一直到了音乐会结束才上台表演。几十名学生摆开了阵容,《梁祝》《匈牙利舞曲》……一首首中外乐曲的音符飘散四周,为霓虹闪亮的南京路添上了绚丽的色彩。匆匆赶到的德累斯顿管弦乐团的几位演奏家,也站在舞台一侧饶有兴致地聆听,乐团首席马蒂亚斯·沃龙还走到舞台中央,对着掌声四起的观众席说:“小乐手们的表演让我们感到非常吃惊,我们共同用音乐,使得上海这个夜晚格外美妙。此时此刻,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尽快重返上海,再与大家共度美好的时光!”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