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体育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国标麻将发展将何去何从
~~~国标麻将发展将何去何从
~~~国标麻将发展将何去何从
~~~国标麻将发展将何去何从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麻将商业化 任重而道远
国标麻将发展将何去何从
陶邢莹
  昨日,第三届世界麻将锦标赛在重庆黔江落幕。其中,不少参赛者将转战四川成都,参加后天举行的一场国标麻将公开赛。麻将这项运动,虽在中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参与性,但健康的国标麻将是否有一天能往职业、商业运作发展,任重而道远。

  麻将世锦赛迄今为止举办了三届,无一届有冠名。赞助商除了业内的麻将生产厂商,鲜有企业愿意参与。说到底,还是麻将在中国不太好的名声。

  麻将比赛究竟能不能商业化运作?答案毫无疑问是“可以”。就在1个月前,我们台湾地区组织了一场麻将大奖赛,纯商业运作,共有十几站,参加人数达到10万人次。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人开始研究麻将运动中所蕴含的商机了。比如,四川某网站举行的“血战到底”麻将网络竞赛,总奖金相当诱人,参与面很广。本届世锦赛期间,一些麻将器材生产厂商,尝试接触欧洲麻将组织,探讨出口麻将器材的可能性。

  中国究竟有多少麻友?数量大到难以统计。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推崇的是健康不赌的国标麻将?申请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执行委员段炼打了一个比方,就像台球刚开始在国内发展一样,普遍认为这是街边小混混玩的,赌博、打架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现在,自从丁俊晖横空出世后,台球运动在中国往正规化、职业化、商业化发展了。段炼指出,“麻将其实也是一样的。一旦‘正名’了,也可以培养出草根明星,通过明星效应推广麻将文化。”然而,目前看来,国标麻将在老年人中更普及一些。比如,去年的中华麻将锦标赛上,参赛者平均年龄60岁。

  一个好现象是,本届麻将世锦赛上,也诞生了一批名人——队员都是毕业于名牌高校的雀康一队获得团体冠军,他们的现身说法,或许可以为国标麻将这项运动的推广带去一些积极的推动意义。在比赛临近尾声时,有一个地方政府、一个麻将文化单位同组委会一家企业联系,希望在未来的麻将赛事中进行合作。

  如果国标麻将的发展能健康化、年轻化、明星化,那么,麻将运动才会更有生命力。       

  记者  陶邢莹

  (本报重庆黔江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上海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特别报道
   第B17版:上海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特别报道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0版:人才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品牌透视
欲入局 先炼品 不脱赌 难申遗
麻将商业化 任重而道远
麻将归谁管?
专家称是私人之间谈话
新民晚报体育新闻A21麻将商业化 任重而道远 2012-10-31 2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