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儿习作,向家长致敬(二)
朱丽春
  佳骐和他的妈妈

  佳骐有两位同龄的伙伴,兄弟、姐妹相称,从小在一起玩耍学习。佳骐妈妈与两位同龄小伙伴的妈妈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她们有相同的经历,有共通的感受。她们的童年、少女时期,都处在“文革”中。虽然后来经过自身努力,都读到了大学毕业,有了非常称心的工作,却依然想补上童年、少女时代阅读这一课的缺憾。于是,在自己的孩子升上小学四年级时,他们组合在一起,请了一位能理解他们心愿的语文老师,建立起一个读书会。大家一起读书,并辅导孩子们写作。

  这个读书会,相约在每周五的晚上,从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起,读到经典现代文学作品;从经典外国文学作品,读到经典古代文学作品。不但读印刷的作品,还读孩子们每周一篇自己写的作品。孩子们从学写现代小学生作文到学用古文来表情达意。走出了长长一段文字的脚印。

  孩子们之间互相品赏,你追我赶。老师和妈妈们对孩子们的作品,像对经典作品一样,畅谈体会和心得,当然也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发展的方向。鼓励他们不断写,好好写,越写越成熟,逐渐地有了非常傲人的成绩,让老师和妈妈们真心赞叹。有些作品还有了发表的机会。这样的读书会,一读读了五年,读到孩子们初中二年级,要升初三了,才改为不定期的聚会。

  在这样的读书写作聚会里,孩子们和家长们,用语言和文字,分享、分担了许多的喜怒哀乐,建立起亲密的、忘年交的关系。这种联系绵延至今,虽然孩子们已经大学毕业,甚至国内国外,天各一方,他们仍然习惯把自己的经历写在纸上,也写在屏上,利用现代化的工具通报给友人和妈妈们,当然也不避讳老师,大家继续分享成功和喜悦,分担不顺和迷茫。

  妈妈们早就过了不惑之年,因为和孩子们一起补读了不少好作品,并且见证了自己的孩子精神上的成长。也显得心满意足。

  这对老师、家长、学生都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是以文会友的特殊形式。如有可能,来尝试一下,是人生一乐。

  这种表面看来不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在当下甚嚣尘上的“考试、考试”为唯一目的,为了考试出成绩,什么都能做的社会现象中,显得有些奢侈,有些另类。作为一辈子在讲台边、孩子旁生活和工作的人,深深懂得“规律”的含义。更愿意在此时吟一句毛泽东的诗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小翌和他的爸爸

  有两本自编的集子展现在面前。一本是绿色封面的,定名为《童年之声》,是毛小翌三年级时的习作选,一本红色封面的,定名为《童年的思考》,是毛小翌四年级时的习作选。这两本集子,是学生毕业时,送给老师的纪念礼物。

  两本集子做得很考究,像正宗出版的书籍一样。封面、封底的图案,虽然是电脑中现成图片的下载,但装订得十分仔细,看得出家长和小作者本人,制作时的用心用情。书前有序,书后有跋,都是爸爸毛大立的真情介绍和诚挚寄语。

  扉页有目录,每一本集子中收了孩子在一学年里的五十篇习作。有日记,《日记的起点》一文,记录了从老师那里受到启发和鼓励,在家长的督促下开始记日记,表示一旦开始,就要坚持的决心。

  后面一连串的日记选文,看出了孩子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的观察、思索,内心的各种细微的变化,看得出孩子对生活感受的目力与心力都在一天天增强。从2003年11月23日,一篇《糟透的晚餐》到2004年3月31日的一篇《舅妈对我真好》,真实地记录了孩子对舅妈从表面的感觉,到对舅妈内心的认识,孩子半年中的变化,也反映出家庭对她好的教养。

  习作集里,收有各类练笔,有读书笔记、家庭游记、学校作文,有学校里各种大活动的记录,有社会上各种大事件的一瞥。反映出孩子方方面面的生活,是孩子实实在在的成长记录。

  家长毛大立在序中写:我感到她今年的作文水平要明显比以前高些,文字已趋成熟老练,字数也可收可放。而且她对事、对人有自己的观点,文章可按要求或华丽或朴实。我认为在语文方面,她已超过了当年的我,当然也超过了妈妈婉媛。

  家长在写这些文字时,内心的欣慰和自豪跃然纸上。

  家长毛大立在跋中表达:希望小翌有更多真实、朴素、自然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可爱、清纯和青春。而他自己愿意一直做文选的最后整理者,和女儿小翌有文字上的沟通。

  读后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在孩子成长的长途进程中,家长是何等地用心良苦,收获又是多么丰满厚重。

  新世纪里的孩子和家长

  孩子们生活的状态最能反映出时代的气象。你看,只要天气好,小区的广场上,会有许许多多三岁以内的孩子出来晒太阳、跳跳蹦蹦满地跑。陪伴他们的除了妈妈,少数爸爸,多数是祖母祖父辈的亲人。

  现代的祖父母们大多数是受过一定层次教育的,至少也是初通文墨的老人。笔者常常看见他们跟孩子一起唱儿歌、背古诗、做游戏,听见祖父母们互相交流充满现代意识的育儿经,心里会涌起幸福感。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常常会被要求做一种和家长合作完成的家庭作业:老师在课堂里为孩子们讲一个故事,让孩子回家复述故事,再由家长把故事记录下来,由孩子带回幼儿园让老师过目,做得考究的老师还会给孩子评语和打分。

  有些特别忙的家长可能会对这种作业有非议。但大多数家长会欢迎这项让孩子锻炼记忆力,锻炼思维力,锻炼语言能力的作业。

  璟璟的奶奶曾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她深深地理解这项作业的意义。她乐此不疲。她让这项作业变成一种亲孙游戏,亲孙学习。她训练璟璟有声有色、有表情、有动作地复述故事。然后让璟璟看着自己,一笔一笔漂亮地用汉字记录故事,再把故事读给她听,甚至一起读故事。这可以视为一种幼儿口头习作训练。

  璟璟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每天回家,奶奶就要问她,今天高兴吗?

  “高兴!”

  “什么事儿让你最高兴?”璟璟就会说出一件让自己高兴的事儿来,奶奶仍像在完成幼儿园家庭作业时一样,把璟璟的高兴事记录下来,让她自己读一遍。孩子读得高兴了,会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读,爷爷回来了,读给爷爷听;爸爸回家了,读给爸爸听;妈妈回家了,读给妈妈听。奶奶告诉她,等璟璟会写汉字了,就要自己记下每天的高兴的事儿来。孩子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这样的习作准备,这样的心理引导,一定会培养出一个健康的、有能耐的学生,我们拭目以待。

  家长在孩子习作教学上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可举的例子实在太多,借用学生喜欢用的一句比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有许多好故事,感动我的例子,限于篇幅,只能按下不用。我只能在此再喊一句口号:向可亲可敬的家长们致以教师的敬礼!

  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朱丽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上海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特别报道
   第B17版:上海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特别报道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0版:人才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品牌透视
少儿习作,向家长致敬(二)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升学指导B14少儿习作,向家长致敬(二) 2012-10-31 2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