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网的独枝世界级金花,仍在收获胜利。李娜昨日在深圳国际赛中苦战三局2比1战胜捷克对手扎科帕洛娃折桂。冠军,为2013新赛季照亮前程。
后继无人向来尴尬,但在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李娜的可持续“使用”。李娜一直说她希望能够为自己打球,但在中国,她何曾能撇开这个特别的身份,不带附加条件地做回纯粹的自己?
李娜是一张牌,一张大牌。
“耍”好这张牌,第一原则是保护。本周传来消息,李娜退出今年的全运会。在李娜职业生涯中,她曾经4次代表湖北参加全运会,夺得5枚金牌。在莽撞的青葱岁月,她成为冠军,第一次让中国记住了她的名字。而退役——单飞——走向世界之后,她又回归。2009年,在与湖北体育局的一番相持不下后,她勉强答应参赛,最终以伤退收场,引起一场口舌。
“今年我的参赛重点放在大满贯。我已经不是20岁出头,我需要更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体能,更明智地选择赛事。”进入职业生涯尾声,这是大多数精英球员的参赛策略,从当年的阿加西,到如今的费德勒、小威廉姆斯。2013年全运会与美国网球公开赛时间重合。“对于全运会,我已经做出过贡献。现在,机会和挑战要让给年轻人了。”无论从年度参赛的持续性和完整性,或者竞技状态的调整来看,全运会对于网球职业选手都毫无益处。李娜说不,而湖北体育局表示支持,从某种程度上他们保护了娜姐的职业生涯。
而这张大牌,在关键时刻,自然需要“亮相”。
李娜是中国的,也是武汉的。同在本周,武汉媒体透露,武汉市已经和WTA签订协议,从2014年开始举办总奖金额高达200万美元的超五赛事。超五赛事级别仅次于皇冠赛,移师从未有过网球大赛经验的武汉,李娜的个人影响力可见一斑。她是城市之光。就像当年刘翔之于上海黄金大奖赛,姚明之于NBA表演赛,一个超级明星,能够点亮一个运动项目在城市中燃烧。“很高兴到时候又多了一个星期在国内比赛。到时候我会推荐姐妹们好吃好喝,让她们长肉,我就能夺冠了。”
李娜还在打拼,还在继续赢球。在她未说再见之前,请珍惜她,呵护她,并好好“利用”她。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