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
陈侃的家并不大,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物品就数一台电脑了。此刻,他正在浏览网页,用下巴和右肩夹着筷子,熟练地在键盘上敲击着,眼睛没有离开过屏幕。学着他的样子,记者也想试试用筷子来打字,可身子不灵活,眼睛又贴得近,根本对不准。陈侃说,他在学习之初也遇到了无法想象的困难。
陈侃从小脑瘫,双手扭曲变形,肢体残疾的他注定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生活。1997年,他有了一部小霸王中文学习机,开始练习打字。没上过学,不懂拼音,陈侃就根据键盘上的五笔输入法试着练习,父母则把学习机的说明书一页页翻给他看。就这样,陈侃掌握了五笔输入法。后来又跟着电视节目,自学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不久,陈侃的父母淘来一台IBM386型电脑,这台“老古董”让他兴奋了好几夜,可好景不长,这台“老古董”两周后就“罢工”了。直到2000年,陈侃再次拥有了一台IBM486型电脑,他的电脑学习才算走上正轨。
找到工作
能熟练操作电脑后,陈侃便进入了无限广阔的网络世界:看新闻了解外面的世界;QQ聊天认识更多的朋友;尝试着在网络上写小说;为父母在网上购物……
一次在网上购物,陈侃被钓鱼网站骗走了900元,这让他心疼不已,也促使他萌发了在网络上找工作的想法:“网络里的交易足不出户,我是不是也可以在网上把被骗走的钱通过努力再赚回来呢?”
去年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陈侃浏览着各大网站的招聘信息,终于在一家网站上找到了一份发布信息的差事——每天在网络上寻找新信息发布在网站上,每月以发布的信息数量计算报酬。
这在普通人看来点点鼠标就可以的工作,对陈侃来说却非常不容易。他先把整个网页全选,再复制进自己的后台编辑框,然后再一点点删除无关内容,如果无意碰了刷新键,一切就前功尽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侃先是分析了新闻来源网站的源代码,又编写了一个过滤脚本,把所需要的内容从网页中提取出来,自动过滤掉广告和无关内容。这样一来,每篇文章的处理时间由一个小时缩短到了几分钟。
坚持梦想
不久,网站有了新的排版要求。陈侃苦思冥想了两天后,下决心把原先那个1200多行代码的脚本彻底重写一次。经历了艰苦的9天之后,新工作脚本终于诞生。如今,陈侃担任网站编辑已近1年半了,尽管也曾遇到不少麻烦和问题,但坚强的他,靠着那股子钻研劲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依然出色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质量监督员每当和大家讨论排版质量,总会表扬陈侃。
“我的这段工作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我来说是段难忘的经历。时间在继续,我的工作也在继续,我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在陈侃永不屈服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一家软件资讯网站。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