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一大早,水木清华论坛摇号版“祈祷中签”的帖子一下子多了许多,摇号结束后,又是一片“哀嚎遍野”。“之前,我有种强烈的预感这次一定能摇上,但最后还是傻眼了。”北京市民王小红(化名)已经参加了20期摇号,仍旧没有得到那块“铁皮”。
摇号者众
购车摇号成全民运动
王小红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父亲和丈夫也参加了摇号,却一次一次落空。每个月的26日,是她最紧张的日子。“紧张程度比不上等待高考成绩,然而折磨人的程度却远远超过。”她说,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王小红的家在北京五环外郊区。2011年,她拿到驾照,迅速加入“摇号大军”,一摇就是一年多。“我是真正的刚需,家人每周都要去医院,身体根本挤不了公交车,医院门口的黑车起步就是20元,正规出租车在远郊区又根本没影儿。”在北京,像她这样全家摇号的不在少数。
事实上,购车摇号正在北京演变成一场全民运动。如果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万人来计算,这相当于北京平均每13.9个人中就有一人参与购车摇号,而如果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这个比例将会更高。
“一人买车、多人摇号的状况比较多,摇号的并不都是想买车的,因为排号不要钱,当然大家能摇就摇呗,因此每期都有不少废号。”交通问题专家、能源基金会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说。根据数据,推出摇号限购政策以来,弃号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2011年前8期的弃号数均达2000个以上,占每期指标的10%左右。
中签率低
80人里仅1人能中签
2012年8月,北京市购车摇号迎来首个“百万大军”,如今已接近150万人。
网友“飞扬”摇了两年多,始终未中。每个月26日,如果不能第一时间上网,他都会让朋友帮助查询,或者用手机上网查询。“看着身边一个一个人都中签了,心里既替他们高兴,自己又很失落。”
他和妻子两大家子一共八口人,有两个老人都80岁以上,妻子又准备怀孕。“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酸,可能我把车牌号当成了我的心酸。”
像“飞扬”这样的“苦摇族”不在少数。摇号中签率由最初的1:10.6,一路猛跌到1:47.9,直到现在的1:80.6。坊间开始有了“摇号难于中彩票”的说法,也有了各种摇上号的技巧,比如不断地重新申请。但这些就像是“偏方”,是否起作用,仍然要依靠运气。
灰色空间
背车族、炒号族出现
在坊间有很多种方式“曲线救国”,让买车心愿成真,但每一种方式背后都有巨大的风险和寻租空间。
记者在北京多家4S店走访得知,可以选择租车牌或买断。租车牌的价格是每月800元至1000元不等,年租金大约是1万元,一直等到消费者摇到号,再过户。如果买断,那么价格在5万元左右。
还有一些则来自个人。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和家里人都在摇号,摇到号以后就放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出租,每个月也有不菲的收入。这一类人有着特别的称呼:背车族,即指获得了购车指标的人将自己的指标出售给没有摇中号的人,或者是没有在京购车资格的外地人。机动车落户在“背车族”名下,由实际购车者使用,“背车族”每年可获得几千元租金。
还有“炒号族”,即在获得购车指标后,替客户买车、上牌照,然后通过与客户签订欠款协议的方式,将车与牌照抵押、过户给客户。交易佣金可高达几万元。
广州日报 (李颖 李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