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新民环球/社会
     
本版列表新闻
英一露宿女子被树枝砸死引发关注~~~
英一露宿女子被树枝砸死引发关注~~~
英一露宿女子被树枝砸死引发关注~~~
英一露宿女子被树枝砸死引发关注~~~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一露宿女子被树枝砸死引发关注
年轻人逃离家庭流落街头
唐昀
■ 康罗伊生前照片 图GJ
  随着经济不景气,英国“无家可归”人数增长迅速。去年11月的一个夜晚,21岁的女子米歇尔·康罗伊和另外两名同样无家可归的朋友在埃克塞特一个环形路边扎营露宿。一根粗壮的树枝被狂风折断,重重砸在帐篷上,康罗伊遇难,同伴受伤。康罗伊之死震惊英国,引发全社会对无家可归者群体的关注。

  求助电话增长八成

  过去几年,英国媒体对无家可归者这一群体关注不多,因为“法定无家可归”家庭数量2004年达到顶峰,约13.5万户,之后逐年下降,2009年时为5.3万户。

  康罗伊的遭遇让媒体重新聚焦在无家可归者身上。尤戈夫调查公司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英被官方确定为“无家可归者”的人数上升14%,创近10年来最大升幅;过去3年里拨打慈善组织“庇护所”帮助热线的人数增长80%,他们大多是无家可归者或濒临失去住所的人;此外,拖欠房租或抵押贷款的人数超过140万。

  “庇护所”政策负责人劳埃德认为,随着英国财政紧缩政策的持续,“无家可归”情况将进一步恶化。“住房补贴大幅削减,加上工资收入停滞或下降、失业率上升、房租上涨等因素,结果只有一个:发生更多像康罗伊这样的悲剧。”

  不愿去住救济旅店

  劳埃德说:“流落街头只是‘无家可归’最直接和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如今在公园过夜的人数增长迅猛,从2010年秋到2011年秋约增长了23%。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较为隐蔽的无家可归者数量远比流浪街头的人多得多。”

  康罗伊就是“隐蔽的”无家可归者之一。她并非因为失业或房产被没收而流落街头,她是众多因家庭破碎而自我放逐、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年轻一代中一员。

  因母亲酗酒,家庭关系紧张,康罗伊离家出走,有时住小旅馆,有时住街头。早晨,她会去慈善机构讨一杯热茶或早餐,周末晚上则去无家可归者社区餐厅领一份志愿者提供的汤和肉卷。她和大多数无家可归者不同,有礼貌,热情,没有酗酒、吸毒等恶习。她死后,童年伙伴玛丽·帕森斯告诉媒体:“她很可爱,要是我知道她住帐篷,我会叫她和我一起住。”她在家庭破碎后,本该向她伸出援手的救助机制没有发挥作用,以至于她“迷失了”。

  为本地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的慈善组织“圣佩特洛克”项目负责人哈特利说,由于青年服务机构削减经费,大批年轻人涌入圣佩特洛克中心求助。2011年,中心共救助1424名无家可归者或居住条件恶劣者,其中女性和26岁以下年轻人大幅增加,因失业和家庭破裂而沦为无家可归者人数上升36%。

  无家可归者社区餐厅负责人沃克说,康罗伊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呆在条件恶劣的救助机构。

  在圣佩特洛克接受救助的人大多有各自困扰:精神抑郁、遭遇家庭暴力、酗酒、吸毒、失业或家庭破碎。他们表示,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破烂不堪的救济旅店,和一群有着各种恶习的人挤在一起,永远处于戒备状态。

  下雨比寒冷更可怕

  当然,露宿街头者有另一种艰难和酸楚。47岁的山姆为逃避施暴的父亲,流浪街头已有30年。“当你无家可归时,你不得不收起尊严,因为有时候,你得从垃圾箱里找吃的。”

  48岁的史蒂芬·汉普顿3年前因酗酒失业,沦为无家可归者。他说露宿街头最大的“敌人”是天气。“冬天是一场噩梦,下雨比寒冷更可怕。”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只在夜间气温连续3天摄氏零度以下时才提供临时栖身处,下大雨时并无相关救助服务。山姆有同感:“一旦淋湿,你就惨了,如果还伴随大风、降温,你可能暴病身亡,横尸街头。”

  此外,你还得学会一系列生存技巧:如何在黑暗中生活,哪里能得到免费食物,哪里睡觉最安全,如何在睡觉时守护好随身物品以免被盗等。

  47岁的罗伯特流落街头已9个月,他曾在埃塞克斯经营房屋维修,金融危机降临后,生意一败涂地,短短8个月变得一无所有。他曾在荷兰的一个露营地打扫卫生,但因与老板闹僵而失去工作。回到英国后,“跌落到社会底层”。“我没有存款,很难住进政府补贴的廉价房。我努力找工作,但永远也找不到,因为我的地址是圣佩特洛克,雇主一看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唐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国防教育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B08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0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家装专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地产资讯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年轻人逃离家庭流落街头
“无家可归者” 没有确切定义
纽约无家可归者 人数创历史新高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社会B09年轻人逃离家庭流落街头 2013-05-09 2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