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报人张林岚
沈琦华
  沈琦华

  老报人张林岚先生最近交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六卷本《一张文集》,370万字。唐宁女史要去先生家祝贺,她说当年大学毕业进入新民晚报社后,跟着林岚先生学得很多从业之道。张林岚先生20世纪40年代就在西安开始做记者,从陕西《青年日报》到西安《华北新闻》,后来加入重庆《新民报》,在新闻界服役几十年,是国内赫赫有名的编辑记者了。

  张先生写过很多文化随笔,结集出版过《月下小品》、《月下三叹》、《月下霜天》、《楟花馆随笔》,传记小说散文《赵超构传》、《腊后春前》、《怀梦草》、《笑谈录》等也陆续问世,对于我等新闻界的后辈,是编辑业务上窥探门道的青灯。唐宁呼我同去,说老先生直到现在还在为新民晚报写稿,逍遥林下,退而不休,有徐志摩“人间四月天”似的风采。

  那日细雨,年逾九旬的张老先生竟站在小区路边等候许久,他夫人也放弃午休,为我们切洗水果。厚重的六卷文本放在桌上,凝聚了张先生从业70年的心血与才情。许多精彩篇章,原是仅用一张稿纸的小品文。我们惊讶于这些短文在漫长岁月中一点点的集结,张先生从书堆里翻出几本泛黄的剪报本给我们过过眼瘾。老先生说,他到新民报第一天就遇上了大事。那是1945年8月28日,下午3点多钟到重庆的《新民报》报到。那天下午,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新民报派出采访部主任浦熙修去机场采访,报道毛泽东从机场到临时下榻的张治中公馆,一路受到街头群众欢迎的盛况。张林岚为这篇稿子做了标题《走向和平建国之路——毛泽东为团结而来》。

  林岚先生有不少笔名,最常用的是“一张”,意思是“文不过一张小稿纸”。先生作文也是如此,不说废话,不说新名词,更不说自己不懂的话。自称“三四百字的豆腐干,写些花花絮絮的感触和意念,与时下流行的玄之又玄的许多新潮思想和‘大棒飞舞’、‘热汤浇背’式的高论相比,自惭形秽”。但华师大中文系教授钱谷融还是喜欢一张式的短文,说这是“一盅醇厚纯正的美酒,量虽少而味正”。

  91岁的张先生仍有惊人的记忆力,说着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前后的事情,犹如昨天发生一般,害得我这样的半吊子新闻人还嫌自己旧得不够地道。忽然感觉那一代的记者,都生活在扎实的新闻风气里。不像现在资讯爆炸,到处是撩人的花边新闻,现买现卖的门面知识。张先生在文集里说,新闻工作者常常像苦行的僧侣,要守不少戒条。这话放到现在,自然会有人反对,这样循规蹈矩,岂不沉闷。其实,青灯古佛下的戒律还是要的,做记者身在市井,还要心系庙堂。怕最怕,老一辈把青葱山岭般的社会舆论公器交到我们手里,不仅被我们守成了如发丝般缥缈的半壁江山,还不知道传递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信息给下一代。真是惭愧,惭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老报人张林岚
海派无派
接通自重电源
去扎达尔度假
在笑声中穿越“可怕时代”
在朝鲜吃野菜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老报人张林岚 2013-06-01 2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