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冷不热。我危坐在软椅里,手握一卷理论书籍,贪婪阅读。作者写得真棒,使得我像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全身心透亮。
忽然,两位女同志站到了我的面前:“黄老师,你还认得我们两人吗?”我如梦初醒端详了一阵:“你们是上海人,头头脚脚适适宜宜,具体我想不起来了。”“我们是你61年前的小朋友,我们现在70多岁了。”“看不出。”“我们是你拍摄《为孩子们祝福》影片里的小演员。”“……啊!前些日子三毛王龙基刚给我一盘《为孩子们祝福》的碟片,我刚看了一遍。”“王龙基是主角,我们是女生ABCD,还有男生甲乙丙丁。”我们都笑了,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她们拿出当年招考小演员的报纸广告。拿出考中戏与昆仑影片公司签的合同,资料的纸都发黄了,当年的红领巾依然鲜艳。影片是1951年拍摄的。该片是赵丹导演的,故事是根据报上的一篇散文改编的,我饰演少先队总队的大队长,领导着46名小演员,都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身高不超过坐公共汽车要买票的高度,影片故事很简单,是写一名孤僻症的穷学生,融入少先队团体集体。我们借蒲石路小学上课,在马路上列队做操,在病房里,我们仨哼起了少先队员之歌。两位70多岁的“小朋友”说:“由于演了这部影片,影响了我们一生,我们一个考进了儿童剧团,一个在上海电视台工作。退休后我们进了老年大学,参加合唱、朗诵、演小话剧。我们不颓唐,总想到自己是红旗的一角。”
61年前的“少先队员”们——我们还拍了照片,委实是难得啊,过了几天,她俩又来到病房。小C给我用十字花针绣了两朵大牡丹花,小Y把我的照片拓印在一只瓷杯上,刚好可用以喝茶。我以年轻时拍摄的一部不错的影片,给予他人的一生以积极的影响,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