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廊业发展需深谙市场需求
———亚洲画廊博览会带来的思考
林明杰 乐梦融
  在艺术品市场由热转冷的环境中,画廊该如何面对?刚落幕的亚洲画廊艺术博览会的一些现象值得业界思考。

  发掘刚性需求

  市场的冷却,使得原本主要依赖暴炒投资升值概念维系的艺术品市场没了方向。“但人们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社会确实存在对艺术品的刚性需求。”罗浮紫艺术中心负责人毛文采说。

  毛文采分析道,上海是个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我们选择引进艺术品,尤其公共环境中的艺术品,一定要凸显国际性大都市的风采和审美品位及合适的价格。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目前它已经成为国际雕塑界关注的艺术空间。

  上海大剧院画廊新推出的两位日本艺术家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一位80后日本画家,作品是青春、可爱、卡通型的油画;一位老画家,作品是静谧、浪漫、温馨的风景画。他俩的作品售价都是1万多,很受欢迎。

  引领审美品位

  挑选艺术品和艺术家,既要深谙市场需求,但也不能一味讨好市场。画廊应该以更高的审美和更远的前瞻性去引领市场———

  罗浮紫前些年成功引进美国雕塑家彼得·沃德克的作品后,该雕塑家获得了国际性的权威的大奖,使其名望和市场行情进一步提升。

  阿纳·奎兹的作品,在亚洲画廊艺术博览会上亮相,在引进之初曾被怀疑是否会有市场,因为这些像红色“游戏棒”这样“乱七八糟”堆在一起的雕塑,迥异于我们过去常见的雕塑。但结果非常成功。

  但获得这样的成功也不容易,建立专业信誉非常重要。该画廊的创办者需具有在国际著名广告公司和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使之在推广其艺术家和企业管理、营销方面更有章法。  本报记者 林明杰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科学咖啡馆/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毕业季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 /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内心诸多疑问是制作方的“用心”
“无懈可击亚洲巅峰音乐节”下月举办
网络文学作者“十年雪落”猝死
“告别时,请带一张戏票”
姜育恒本月沪上开唱怀旧曲
画廊业发展需深谙市场需求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20画廊业发展需深谙市场需求 2013-07-03 2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