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芜杂的心绪》,是村上春树今年新推出的散文集,借用这个书名来做题目,以表达自己在回首十年书展经历时的那种——“无比芜杂的心绪”,无比地贴切。
记得与一位大学生朋友谈起她为什么减少了去书店的次数,她说现在的书店比较缺少书香氛围,于是我多问了一句: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书店有书香氛围呢?她颇想了会,然后回答我:上海书展就很有书香气。我问为什么,这次她没有任何停顿:每年书展都会邀请很多名作家,在书展上常常会有意外收获呀。虽然自己只是将陪伴上海书展跨入第十个年头的普通一员,虽然十年来已经见惯了书展现场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虽然因为书展强大的工作量而一到时间就要提前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虽然已经听到过同行和读者对上海书展的诸多褒奖之词,但从读者口中面对面地获得肯定,仍十分感动。
谈起书展,心绪确实无比芜杂,十年白驹过隙,仅就自己分内所属的各类活动场次数量也增长了近十倍,简单的数字统计背后,多个环节无数工作人员的付出,各家出版社和各路嘉宾的鼎力支持,才成就了每年的这场阅读狂欢饕餮盛宴,遑论书展各个展区还有着许多同样付出巨大心力和体力的布展人员、销售人员、后勤人员……而每每看到读者参与活动时手拿的书籍、排起的长龙、欢欣的面容,又觉得付出的辛苦不失意趣:原来,有这么多的爱书人都在这里。
上海书展不断进步的十年也正好是实体书店走上巅峰然后快速回落的十年,近两年来随着实体书店的倒闭风潮,唱衰实体书店的声音也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开出明确时间表的。自己身为实体书店的从业者,也算半个爱书人,在内外压力下对于实体书店的走向也难免迷惘:逛书店的乐趣在于淘书,随意徜徉在书架间翻翻找找,收获与一本好书不期而遇的惊喜,或是带走下次再来的期盼。阅读纸质书的乐趣则在于可以衿上印章、写下旁注、折道约痕,可以“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世也”,选书买书读书的过程中,没有实体书店、没有纸质书这种独特的在场“体验”,这些在生命长河中可以温暖我们的细节和记忆,将存于何地呢?
当然技术进步会强大到足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科技与人文之间一定可以达成美好的平衡,但上海书展上川流不息的读者给了我足够的信心,至少在当下,我们的读者还需要我们,我们一直都在这里……
十日谈
我与上海书展
从读者到编辑,身份变了,书香却依旧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