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多数为病毒感染,无须用抗生素治疗。西医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大量临床及科研研究表明,中药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且对于改善症状的效果也不错。如生石膏有泻肺退热的作用,柴胡除了发汗退热的功效外,还有抗病毒的作用。医生会分辨风寒、风热,并进一步选用对证治疗的中药口服。对于咽喉红肿疼痛的患儿,亦可采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
急、慢性扁桃体炎 如属于细菌感染,需足疗程和足量的抗生素。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配合中药雾化,直接作用于咽部,对于消肿有良好的疗效,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对于扁桃体慢性肥大,还可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
急、慢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即通常意义上的过敏性咳嗽,它的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样,主要以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如果咳嗽较重,必要时可配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吸入或口服β2受体兴奋剂或(和)口服茶碱类药物,可以暂时缓解咳嗽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长期使用的常用药物。而中医药发挥了其良好的效果,副作用小,配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以及冬至膏方治疗,疗效确切。
哮喘 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配合β2受体兴奋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治疗,也是一个长期需要服药的过程。中医治疗强调轻重缓急、内外合治。在急性发作期,根据寒热、虚实,以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经典方剂加减,能够止咳平喘。在稳定期,根据肺、脾、肾三脏的亏虚情况,辨证加减,达到治本的目的。
肺炎 西医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药物,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中医的治疗以宣肺定喘、清肺化痰为主。我们一般选用有抗菌、抗病毒或退热作用的中成药如痰热清、炎琥宁、喜炎平等静脉滴注,临床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配合使用中药雾化,能够直达肺部,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同时配合化痰止咳、清肺退热的中药口服。对于一些年幼的儿童不能配合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也同样有效,小儿接受度高,和口服中药的效果一致。
反复呼吸道感染 根据小儿生理特点“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易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屡感外邪、往复不已的病机特点,以补肾固表方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证明疗效良好。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突出显示在对其“反复发作”的改善环节,与西医单纯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有所区别,中医药更注重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内外合治。
薛征(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