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在沪工作的外国朋友离开上海时,有人请他提意见,他犹豫一下说了这样一句话:“上海没有人行道!”初听,有点愕然,细想,钦佩他的直率。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自然不会没有人行道,还不是一条二条,而是有几千条吧。这位外国朋友的意思当然也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行道,而是说上海的人行道被占了,行人行路难啊!
人行道,顾名思义应该是给行人走路的专用道。可是,去看看吧,上海的许多人行道确实已经“走了样”:商店随意把货架延伸到人行道上,尤其是一些水果店,喜欢如此扩张地盘;流动摊贩更是人行道的常客,一铺开来至少占去三分之一的人行道;非机动车也成了人行道的“主人”,甚至简直就是“霸主”,正向、逆向,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五花八门的广告也喜欢在人行道占一席之地,立体广告、座椅广告、吊空广告还有花花绿绿的广告旗,让你目不暇接……
笔者居所是沿马路的大楼,大门前就是人行道,世博会前进行了拓宽,非常漂亮。可周围居民没高兴几天,不久,西头就用白粉画了一长条自行车停放点,又在中间一段画了助动车停放点,人行道被缩小一半以上。更不可思议的是,近日突然出现了一只不锈钢大箱子,门紧锁,显得很神秘,不知是何方神圣放的?有天晚上外出散步,忽见箱门打开了,一个环卫工人正把一只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放进箱内,看样子是饮料瓶等可回收的废弃物,原来神秘的大箱子是环卫工的小仓库,居然就在人行道上“安了家”。
这样许多与人行道浑身不搭界的东西瓜分了人行道,还能留下多少路给行人行走呢?在一些比较狭窄的人行道上,行人实在无路可走,只能走到马路上去,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
行人是有行路权的,这样的人行道现状严重侵害了行人的行路权。那么,谁应该对这种现象负责呢?是交通管理部门还是市容监管部门?长期以来,我们城市管理总是“以车为本”,“人行”则不大被重视,导致人行道被瓜分的现象积重难返,成为城市管理的软肋。
我想,我们应该对那位外国朋友说:上海是有人行道的,只是需要“还路于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