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年。在十二生肖中马恐怕是同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也是最得人类喜爱的动物,尤其是在古代。古人生活中离不开马,马是交通运输的工具,载人远行,替人负重运物,在战争中更不能无马,良马能助良将克敌制胜。所以古往今来画马的、咏马的作品层出不穷。唐诗中咏马的诗不在少数,如诗圣杜甫,据冯至统计有十一首以马为题从不同角度写马的诗。古人常将马说成“志在千里”,意在借马的驰驱健步来比喻人的志在四方,前途远大。除了杜甫,唐代还有一位大诗人李贺,他善于描写精灵鬼魅,阴风磷火,秋夜墓地。如“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秋来》)“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等等,幽灵出没,鬼气森然。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若咏鬼诸什,幻情奇彩,前无古人。”故李贺一向被人称为“鬼才”“诗鬼”。然而据统计,李贺除了写有一组二十三首《马诗》直接咏马外,还在其他诗中说到马,总共有八十三首之多,占其现存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数量上已大大超过了杜甫。这是为什么呢?
李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农历为庚午年,是马年,原来他是属马的。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吧,他对马情有独钟,刻意写马,以马寄意。下面试举二十三首《马诗》中的四首为例: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这首诗写骏马在腊月里觅食,因饥不择食,不得不吃草根,饮积雪衔蒺藜,却不以为苦,反以为甜。实际上是以马自况,表达了诗人虽遭困厄,而不甘沉沦仍思砥砺奋进的坚强意志。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是带铜声。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马喻己,写马系天上的星宿,是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表明自己本是天潢贵胄,唐皇室后裔(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用马的瘦骨硬挺,铮铮如铜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据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诗中的“瘦骨”应有点自喻的性质。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这首诗哀叹乌骓马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已失去了故主;而像项王这样的英雄也已无处追随。诗人借此抒发知音难觅,无可依托的感慨。写得悲凉慷慨,深情无限。
其十五
不从桓公游,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这首诗写骏马随从齐桓公这样的君王出猎,才能显示伏虎的神威;骏马一旦跃出沟陇,才能尽情驰骋,拂云而飞,借此比喻英雄只有遭遇明主,才能从草野中脱颖而出,发挥作用。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被人提携以建功立业的志向。
读了以上四首马诗,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属马的李贺是在借马抒怀,写马的坚强性格、高贵身世、不幸遭际、崇高志向,无一不是在比况自己。名为咏马实为咏己,在马身上寄寓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及生不逢辰的感慨。可见李贺并不总是沉湎于虚无缥缈的鬼魅世界,他有很现实的生活理想,“鬼才“二字难以涵盖李贺的全部,我们应结合他的身世来进一步认识李贺。
李贺出生时距离他的远祖大郑王李亮,历时已约二百年,与王室的关系已很疏远。所以李贺的家庭未能沾溉到多少皇家恩泽,其父李晋肃不过是“边上从事”的小官。李贺在《送韦仁实兄弟入关》中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可见家庭景况已十分贫寒。并且终李贺一生仕途困顿,未能振兴家业。虽然他在十八岁时就因所写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两句为韩愈等前辈所激赏,得到了他们的垂青,并在中唐诗坛上崭露头角,却也遭来了另一些人的妒恨。有人因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要求他避家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为此特地写了《讳辩》替他辩护:“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指出其荒谬性。然而李贺终究还是无法抗拒习俗的压力,被迫放弃进士考试。在他二十二岁那年,虽因与李唐王朝沾点远亲关系而享有了一点余荫,被朝廷任命为“奉礼郎”,但这个“从九品”的小小京官,专司王公大臣祭祀时排座次、摆祭品、呼跪拜的职责,既琐屑又无聊,且不为人尊重。李贺在长安熬了三年光景就以病为由辞去此职,回归故乡河南昌谷。不久,为了生计,无奈又离家至山西潞州投靠朋友,过了约三年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再回故乡后没有多久就病逝了,年仅二十七岁。据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说,在李贺将死时,有一绯衣人驾着赤虬,手执一板,上书有古篆文,说是天帝造了白玉楼,立刻要召李贺去写记。不一会,李贺就气绝身亡。这个美丽的故事,当是有人怜惜李贺生前怀才不遇,功名不就,祝愿他死后能在天上得到重用而特为编造的吧!
家道中落,命运多舛,仕途艰难,这一切同李贺心中的愿景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他自命“非凡马”,可惜没有伯乐识此千里马,只能蹭蹬一生,未能施展宏图,无奈以咏马来抒发豪情转移心中的苦闷。而所写的鬼诗,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屡遭碰壁之后,只能托之于凄美的鬼魅世界来宣泄对人世间的极端不满的。
李贺今存诗二百四十余首,从诗歌体裁来看多为古乐府、古诗、歌行,近体诗写得很少,没有一首七言律诗。有人据此说是李贺继承传统多,创新少。我则认为,继承与创新,是不能只以诗歌体裁作评价标准的,还得综合起来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就《马诗》而言,上文已经提到,这是借马抒怀,借马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是咏怀一类的诗。他将马作为描写对象,用独特的视角来言志咏怀,表达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这是前无古人的,并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清代的袁枚说他读了《马诗》后,受到启发,就仿效《马诗》写了二十二首《剑诗》(见《小仓山房诗集卷四》)抒发感慨。
从马诗说开去,再来看看李贺著名的鬼诗《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诗是李贺根据古乐府诗《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进行再创作的。苏小小是南齐的名妓,一个烟花女子,而在这首古乐府诗中,她并不以妓女的身份出现,诗中的她是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少女,她乘坐她喜爱的油壁车,她和她的情郎一起到她想去的地方去,她属于她自己,她陶醉在爱情的欢乐中。而李贺的这首诗,以诡异的想象写了苏小小死后,她的鬼魂的悲惨遭遇。她含着眼泪忍着凄风冷雨,苦苦地等候她的情郎,却枉费了时间。这首诗摆脱了乐府诗以五言为主的藩篱,多用三字句,读来音节短促,似诉似泣。诗中还对苏小小的鬼魂形象作了细致的描绘,她的眼泪如幽兰上的露珠,轻柔的衣裾随风飘拂,珮环叮咚如流水淙淙,十分冷艳。苏小小鬼魂的不幸,让人联想到古代那些向往爱情却不能自主婚姻的多情女子,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李贺这样写,很有典型意义。这首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已超越了《苏小小歌》,可谓是推陈出新之作。
李贺诗想象奇特,再加上在语言修辞上字炼句锻、翻新出奇,更显示出了独创性。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又指出:“长吉又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天曰‘圆苍’,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李贺还擅长用比喻通感的手法来摹声状物。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因日与玻璃同为光亮之物,敲日就如同敲玻璃。“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拿云来比水,因为两者都是流动的,故而想象流云有流水声。“玉轮压露湿团光”(《梦天》)则是将朦胧的月晕比成是玉轮上熠熠发光的露珠。想象之奇特,取喻之新鲜,词藻之瑰丽,皆惊迈时辈,无人可与之相颉颃。
虽然由于李贺英年早逝,缺乏更广阔的社会观察和创作实践,未能写出更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就现存的作品来看,那些多姿多彩、戛戛独造的诗歌,已使他卓然成家,享誉唐代诗坛,并与李白、李商隐比肩,无愧“三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