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子健作品中反复听到“金句”,并非第一次,在意气风发的《打擂台》里,一句“唔打唔会输,要打就要赢”,基本上概括全片的精气神。而在这部《救火英雄》中,则反复以众人之口强调“‘烟’比‘火’更致命”,并借此生发出作为消防员的阿森(谢霆锋 饰)、阿潮(余文乐 饰)以及培总(任达华 饰)、海洋(胡军 饰)等人各自的内心魔障,因为“烟能令人进入幻境”。因此,《救火英雄》里的救火场面,用写实或简陋形容都不为过。影片缺乏商业大片的视觉冲击,几次爆炸规模都有限,而展示火场内部空间时,绝大部分的场景氛围都烟雾笼罩。不断冲袭而来的致命黑烟,而不是火,成为令救火队员及被困者陷入生死交关的夺命杀手。
同样,《救火英雄》某种意义上也并不是在单纯地歌颂消防队员。这部郭子健、翁子光、梁礼彦三位香港影坛新生代合作编剧的影片,在讲述一个事件(电厂火灾)的进行过程中做足文章,甚至不惜令事件上升至大停电规模,于是,关于火灾事态的控制,考验着代表消防员各个侧面的角色:升迁的昔日同僚与即将调走的哥们、经验丰富的老牌消防员与内地来的超体能干将,这些组合都不是随机安排,而是各自承担在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及其行为引发的后果。一件火警的解决,有赖于消防员集体的奋战,然而《救火英雄》中,还包含了因邀功心切而错失掌控火情的机会、因家人曾葬身火场而在面对火场时心神大乱,更有危难时刻的兄弟阋墙,分分钟考验人心。在此意义上,影片中其实并无绝对意义上的“救火英雄”,却是围绕“英雄”的外壳,将角色还原为普通人。
那么是否可以说,《救火英雄》作为纯正港产片特色明显的一部电影,是郭子健本土情结的延续?答案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片中多见的郭氏趣味(成龙的广告片、纸飞机、圣诞曲与大劫难的声画同步发生),刨去香港背景,便不成体统;同样答案也可以是否定的,因为对电厂管理层的讽刺等等,令人很难不想到一些热点话题。而《救火英雄》给的出路,直截了当,经济实用,由海洋在困境中用普通话讲出:唯有同心协力,才能逃出生天。这是作为消防队员或一个生命个体的求存道路,也是影片所涉人心魔障与隐喻的迷途的最终结局之道。
回过头来,影片用心打磨的剧作,在节奏上却嫌失衡,比如循循善诱的旁白太多太频繁,比如逃出火场的过程持续时间太过冗长,给欣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等。但应该无人否认,最后一刻,三支烟的交替,虽俗套,却点睛。况且,无论如何,这可能是银幕上最帅的谢霆锋时刻。